军民融合:不能关起门来搞改革 孤芳自赏搞创新
“战略地位之重要前所未有、融合空间之广阔前所未有、影响程度之深远前所未有。”3月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周三大讲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系列讲座第11讲成功举办,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司长王树年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作专题辅导报告时,连用3个“前所未有”形容“新时代的军民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必须坚定实施的七大国家战略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并写入党章。
5年来,军民融合发展理论创新和生动实践取得哪些丰硕成果?如何理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近两个小时的聆听中,广大干部从这场高质量的报告里找到了答案。
整体推进加快发展
军民融合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亲自领导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民融合思想,开启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征程。
王树年表示,党的十九大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重大部署,集中体现为“四个明确”:一是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民融合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二是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三是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四个强化”“一个深化”的战略任务,即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四是明确了“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目标。
“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规律认识的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民融合思想的最新成果,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王树年介绍说,5年来,军地各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民融合思想为指导,谋融合、促融合、抓融合,全社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热情高涨,实践探索逐步深入,形式内容日益丰富,融合成效不断显现。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建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各地区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逐步理顺,初步形成了委员会统筹决策、办公室综合协调、军地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战略指导和规划引领进一步增强,制定实施了四个重要文件。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党中央文件形式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和遵循;2016年12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勾画了“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发展蓝图;今年3月2日,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
重点领域成效初显。军民融合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拓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比如,贯彻国防要求的新改建铁路达40条;军民合用机场达64个,占民用运输机场的1/3;先后建立了40多个军民共用重点实验室。国防科研生产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军转民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占民品产值达50%以上;“民参军”规模继续扩大,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非军工企业约占总数的50%。军民协同创新取得突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二代导航、新一代运载火箭、大型飞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顺利实施,突破了一大批核心技术。军队保障社会化成效明显,军队60万官兵伙食、16万官兵门诊急诊和1900多个小远散单位油料实行社会化保障;依托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完成重大军事行动物资总周转量786.5亿吨公里。此外,国防动员、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等逐步完善,海外军事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着眼打造军民融合发展龙头工程、精品工程,军地联合开展了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十三五”规划部署的21个重大示范项目启动实施,通过军地统筹,匡算投资节省30%左右。“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系统等已立项实施;南海的永暑、渚碧、美济三大岛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创造了军民融合的速度和典范;海洋、太空、网络空间领域中的智慧海洋、火星探测、“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等重大工程正在加快推进。
制度环境逐步优化。重点领域立法取得新进展,国防交通法、网络安全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军地有关部门出台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装备“民参军”的措施、竞争性装备采购管理规定、经济建设与国防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目录和管理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定办法等。资金渠道不断拓展,国家发改委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设立了军民融合专项,军队有关部门也专门安排了军民融合资金,有关省市、军工集团和社会力量相继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军民融合发展。
“5年来的军民融合发展理论创新和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视野、理论自觉、历史担当。” 王树年深有感触地说。
改革强军科技兴军
不能自我循环抓保障
王树年强调,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应对多元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根本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是适应新一轮科技、产业、军事革命,增强军民协同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个强大的国家,往往是经济和军事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国崛起,成于经济和军事的协调发展;大国衰败,败于经济和军事的长期失衡。”王树年坦言,历史经验表明,军民良性互动是产业革命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催化剂”,可以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对经济建设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拉动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更好地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和拉动作用,推动军用技术、人才、设施向国民经济领域开放、溢出、转化,打造发展新引擎,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美国国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军用和民用关键技术中有80%是相通的,俄罗斯的军民通用关键技术也达到了70%以上。”王树年援引数据指出,我国这方面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实现改革强军、科技兴军的目标,不能关起门来搞改革,孤芳自赏搞创新,不能自我循环抓保障,必须牢牢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大方向,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科学运筹使用全社会的人才、技术、信息、设施等各类要素资源,提高体系对抗能力,增强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胜算,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强大的支撑。
王树年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民融合思想的核心,就是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国家战略鲜明地提出来,并赋予这一战略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战略定位上,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必须坚定实施的国家战略,并且写入了党章,从而确立了这一战略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战略目标上,强调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全要素”是指融合对象,要求根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需要,统筹配置军地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资源,做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多领域”是指融合范围,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高效益”是指融合效果,要求军地资源互通互补互用,做到一份投入、多份产出。
在总体要求上,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
在实现途径上,强调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想、系统工程方法解决问题。
在王树年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民融合思想,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式发展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党探索当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规律的又一重大飞跃。
聚焦八个领域发力
开创深度发展新局面
王树年指出,有国就有防,就要有军队,我国古代就有“兵农合一”的思想。早在3000多年前,周武王和姜太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商鞅在秦国变法时也强调“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以说,军民融合来源于历史,创新于当代。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仅要深刻理解其历史背景,更要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
他认为,军民融合是“军”“民”两大系统的融合,不仅要实现物理上的结合,还要发生化学反应,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军民融合是计划、市场两种体制的融合,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军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军民融合面临双重任务,既要加快推动传统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又要面向未来,部署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军民融合任务,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军民融合问题。军民融合是中国“由大变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王树年表示,这一体系和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军民融合发展,“军民融合是一个耦合器和倍增器,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深化研究。新时代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地位之重要前所未有,融合空间之广阔前所未有,影响程度之深远前所未有。”
“创新三个机制、夯实五个基础、构建六个体系、聚焦八个领域”,谈及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时,王树年用这20个字进行了概括。
创新三个机制,即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快形成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设计。
夯实五个基础,即夯实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基础,夯实军民一体化的国家工业基础,夯实军民融合的国家人才基础,夯实融合共享的国家基础设施,构建融合共享的国家数据资源基础。
构建六个体系,即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布局,从实现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共享出发,构建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现代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现代化国防动员体系。
聚焦八个领域,即加强基础领域统筹,增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加强产业领域统筹,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加强科技领域统筹,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加强社会服务统筹,提高军队保障社会化水平;加强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提高军地协同应对能力;加强新兴领域统筹,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和军事交流统筹。
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战略运筹,勇于攻坚克难,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王树年语气坚定、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