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行业动态

军民融合:让中国军队应急救援能力更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18 返回

【汶川震后十年启示录】

军民融合,让中国军队应急救援能力更强

 

 

历史将永远记住2008年汶川的春天。记住这个春天,是因为猝不及防的强震灾害,给这片秀美的巴蜀之地带来危难、恐慌和悲壮;更因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在这片土地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从汶川、玉树、芦山到九寨沟,这十年,我们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我们把每一次的抢险救灾当战场也当考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军民融合机制不断完善,一批军民融合成果得到检验,广大军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进一步增强。

 

 

(一)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危机应对贵在神速。2005年以来,军队建立了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同时,军队和地方也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军地合力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的局面。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各部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在极短的时间里,在灾区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涉及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20余个兵种共计十三万人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投入抗震救灾;迅速成立了各级军地联合指挥部,组成了一支支以部队官兵为先锋的地震救援团队、医疗卫生队伍、消防队伍依次跟进的综合救援突击队;大规模展开各地区、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各种资源的有效调动。

 

空军和陆军航空兵在气象条件不明确的情况下超强度长时间飞行,为灾民开辟了空中生命之路,为抗震救灾部队迅速深入灾区创造了条件。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此次救灾中,我军的战略投送能力依然是应急救援的一项短板,由于当时可以随时出动的运输机有限,需要调用大量的民航力量。地震第二天,民航按中央部署,迅速组织了55架飞机,运输7450名救援人员到灾区。

 

5月14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调用直升机赶赴灾区救援,民航局连夜调动6家通用航空公司的30架直升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同时,民航成立了民用直升机抗震救灾飞行指挥部,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领导下,统一负责管理调用的民用直升机。

 

作为道路被地震破坏时投送灾区兵力的重要方式,空军的大部分运输机集中在原成都军区空军航空兵某部和原广州军区空军航空兵某部。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的几年里,为了弥补大型运输机数量的不足,空军通过和民航协调,建立起了一套应急情况时征调大型民用运输机帮助运输物资的体制,空中投送能力较2008年汶川地震时有了明显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运输投送军民融合逐步走向海陆空全领域,一大批新型快速运载工具纳入运输投送保障网络,形成战略投送的“新引擎”。

 

5年前,一则军事新闻令国人振奋——

 

2013年1月26日下午,我国自主研发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这款以“鲲鹏”为名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作用。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5年后的这个春天,又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国产运-20首次开展空降空投训练。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胖妞”。这座大国重器自2016年7月列装该部以来,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就完成了包括青藏高原机场远程投送在内的几乎全部训练科目。这次空降空投训练的开展,意味着“胖妞”已基本形成战斗力。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我国在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下,将会注入一股更强的力量。

 

2016年8月,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交运输研究所对军地联合研制的首款医疗救护飞机通过验收,这不仅为军队伤病员境内外远程紧急后送搭建立体救护链,也深化拓展了军民融合航空应急救援新路。但目前,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供给能力远不能适应当前需求的快速增长。

 

同年,金秋时节,在郑州某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一幅幅战略投送保障的画面,生动诠释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精彩。作为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该基地同时具备统筹铁公空、整合储运救、衔接军地民的职能作用和覆盖全国、辐射境外的战略枢纽功能,已成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中转枢纽,以及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节点,它的建成运行是我军构建战略投送力量体系的创新举措。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2号),规划提到支持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增加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及相关专业设备,发挥其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等领域的作用。这一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军队、地方政府、社会力量都组织了直升机救援。通航公司主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随时待命,在此次抗震救灾空中救援中显现了活跃的身影。从地震发生至8月10日16时,民航航班从九寨机场运输出旅客2300余人,保障抗震救灾飞行112架次,其中,军航65架次,民航航班38架次,通航飞行9架次。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前,6家被调用的通用航空公司,只有一家是民营公司,九年后九寨沟地震,出动救援的通航公司全是民营企业。十年前,军方主导的空中救援,通航公司仅负责运输物资,人员救援;九年后的九寨沟地震救援,通航公司不仅起运输作用,还利用直升机进行影像记录,使用无人机勘探灾情进行现场追踪。十年前,通航资源要从全国各地调动,九年后的九寨沟地震救援,当地多家通用航空企业就足以完成众多救援任务。

 

这十年,军地救援体系日益完善,军民一体,统一指挥,高效协作。这十年,军民融合式应急救援发展一直在进步。

 

(二)

 

在“5·12”地震灾害救援中,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精湛专业的技术营救出埋压在废墟深层的49名幸存者,无一受到二次伤害,是所有国际、国内救援队中营救人数最多的一支专业队伍。这支救援队以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为主体,中国地震局管理和技术骨干、武警部队总医院医疗救护人员组成。他们算得上较早一批尝试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探索先锋。

 

作为救援队伍中的另外两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武警交通部队和武警水电部队不断创新军民融合形式,建立军民一体、联动联保的网格化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军民融合效能。

 

武警交通部队自2009年被正式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后,在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对军民融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行动。2013年四川庐山抗震救灾,这支部队在灾区道路损毁、人员拥挤的情况下,携重型装备第一时间赶到展开救援。高效迅捷的背后,既依靠于部队过硬的战斗力,同时,武警交通部队与地方大型机械装备厂家签订应急租用协议,建立的“虚拟储备仓库”等军民融合举措,也发挥了极为明显的作用。

 

据了解,武警水电部队长期与三峡大学、河海大学联合办学,建立人才培养成长的长效机制;与江西、重庆、四川等水利部门沟通,搭建了水文、地质、气象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联动的应急救援平台,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与驻地应急办、防汛办建立了信息共享和联合预警机制,实现通信、指挥、应急地理信息共享,确保遇有情况,第一时间投入兵力装备进行救援;与驻地大型企业签订合同,建立军地抢险救援重型装备就近伴随保障机制,为部队遂行抢险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争分夺秒,是每个救援人心中最在意的事。救援快速——这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救援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九寨沟地震发生后1小时,武警部队就已经集结完毕出发,前往灾区。8月10日上午,武警四川总队第一支队接到命令,九寨沟熊猫海景区发现被困群众。面对道路完全坍塌,没有任何通信信号的情况,支队领导果断作出决定:“联系地方民航救援飞机,紧急实施救援!”

 

半小时后,地方民用直升机便到达机场,专业救援队员携带对讲机、卫星电话、北斗系统、红外生命探测仪等先进救援器材前往搜救。当天下午15时,被困的19名群众全部被救出。这次救援行动,军地积极协调,科学统筹,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指挥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各方多能联动,统一指挥,确保了救援资源作用发挥最大化。

 

目前的军民融合救援让更多的力量投入救灾,九寨沟地震救援中,民航做到了灾区航班不停航,通航公司做到了第一时间直升机整装待发。

 

在震后第一时间,陆航部队的飞机飞往灾区救援,刚刚参加完朱日和练兵的空军运输机也千里驰援救灾,大量运送人员装备。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抗震救灾的行列,不论是前方救援,还是后勤保障,他们在保证生命通道的顺畅。这可能就是对中国力量的最好诠释。

 

 

(三)

 

在救灾减灾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系统不可不提。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在汶川地震造成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解了燃眉之急。它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以及位置报告功能,提供全国范围的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除了家喻户晓的“北斗”,这些年,越来越多军民融合的高科技产物及项目合作应用于应急救灾领域。2017年6月,四川省创建了省军民融合综合应用示范项目“高分四川示范工程”。这个项目由多家科研技术单位参与,综合利用军地高分遥感、航空遥感等资源和手段,来增强和提升全省运用遥感技术服务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综合水平。2017年12月11日,我国公布自主研制特种钢,其地震能量吸收力是抗震钢2倍以上,这正是由军民融合企业研发而成。

 

恩格斯曾经指出:“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列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并把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写入党章。军民融合发展是世界大势,也是强国强军的必由之路。

 

直面灾难,才能让我们更明白生命的意义,经历过地震的伤痛,我们依旧会寻求新的突破。随着中国救援能力逐步提高,目前,中国救灾不论是灾情发布,还是救援力量集结,或是全民动员等都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才能稳步提升我军应急救援能力,才能在国家由大向强的进程中提供最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