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行业动态

智慧医疗 : 离实现和推广还有多远?

来源: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作者: 时间:2018-05-21 返回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民生领域应用,也是民生经济带动下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点,其建设应用是大势所趋。智慧医疗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融合管理部门、医疗机构、服务机构、家庭的医疗资源及设施,创新健康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全息全程的医疗健康动态监测与服务体系。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慧化医疗和对物的智慧化管理工作,从而使“智慧医疗”得以实现和推广。

 
智慧医疗体系架构
 

 

1
应用服务平台

智慧医疗卫生应用服务平台主要由智慧医疗公众访问平台构成,通过居民健康自助门户搭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体化居民健康服务体系,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全过程实现监测与评估,从而提供健康咨询和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务。还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获取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实现日常的医疗咨询以及健康和用药提醒等。

 

2
应用支撑云平台

1)服务平台层:主要包括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慧云数据中心。

 

智慧云服务平台是医疗行业的一体化平台,以服务的方式完成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采集、交换、整合,通过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实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决策分析为保证”的智慧云服务,实现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建立智慧医疗数据中心; 

 

智慧云数据中心是在统一的核心数据框架建立的前提之下,基于国家标准进行建设的,能够完成医疗机构相关信息的汇聚整合,支撑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同时,通过对海量医疗数据的挖掘、分析,辅助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

 

2)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运行支撑平台和基础设备组成。

 

运行支撑平台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基础中间件,提供资源虚拟化中间件、应用服务中间件、数据库中间件; 二是运行支撑服务,其通过向下实现对基础设施的有机整合,提供云计算和云存储功能,解决分散资源的集中管理以及集中资源的分散服务问题, 有效支撑各类感知资源和数据实现面向服务的按需聚合应用,支撑高效能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

 

基础设备层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等。

 

3
基础设施平台

主要由智慧感知层和医疗卫生专网组成。

 

其中,智慧医疗卫生感知层涉及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及传感网关,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采集。

 

医疗卫生网络主要采取运营商统筹、专线接入以及Internet经VPN接入等三种接入方式。同时,在充分考虑与智慧城市其他领域网络的融合性、共享性和安全性等问题的情况下,实现整个智慧城市网络的传输与统一 管 理。

 

4
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慈医疗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

 

在遵循“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原则下进行智慧医疗建设,通过规范的业务梳理和标准化的数据定义,要求系统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标准和技术路线,从而实现多部门(单位)、多系统、多技术、以及异构平台环境下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整个系统的成熟性、拓展性和适应性,规避系统建设的风险。

 

主要包括: 智慧医疗卫生标准体系、电子健康档案以及电子病历数据标准与信息交换标准、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相关机构管理规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介入标准、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标准、卫生管理信息共享标准、标准规范体系管理等建设内容。

 

5
安全保障体系

智慧医疗主要从六个方面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为智慧医疗卫生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采用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全面的防护、检测、响应等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智慧医疗体系整体具备安全防护、监控管理、测试评估、应急响应等能力。

 
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
 
1
物联网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 )把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视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网。

 

在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例如,

 

●借助于医疗物联网技术实现即时监测和自动数据采集以及远程医疗监护; 

 

●借助RFID标识码,利用移动设备管理系统,在无线网络条件下直接进入系统实时完成设备标识、定位、管理、监控, 实现大型医疗设备的充分利用和高度共享,大幅度降低医疗成本; 

 

●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患者、血液以及医护管理等的信息智能化。

 

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

 

医疗行业的云计算中,病人的电子医疗记录或检验信息都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中,病人的信息和相关资料可以全球存取, 医护人员从因特网激活的设备上实时获取资料。它的超大规模、虚拟化、 多用户、高可靠性、 高可扩展性改变了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方式,极大的降低了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成本,对医疗机构改善患者个性化服务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智慧医疗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3
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是指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与其他移动终端或固定计算设备进行有目的信息交互。

 

移动计算帮助完成对医疗机构内部网络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语义理解、推理和决策,达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所需要的信息,实现智能控制。移动计算为远地移动对象的检测与预警、数据的快速传送提供支撑,为医护人员的急救赢得时间。

 

4
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采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同。

 

以医学图像为例,在临床诊断、治疗、手术导航中,将各种模式的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提供互补的医学信息; 实现功能图像与形态图像的融合,精准功能障碍区的解剖位置和实现功能/结构关系的评估与研究。对源自多传感器的不同时刻的目标信息或同一时刻的多目标信息综合处理,协调优化,大大提高医疗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

 
智慧医疗的技术架构

 

智慧医疗技术架构共分为三层,分别为应用层、网络层、终端及感知延伸层。

 

1应用层

应用层根据医疗健康业务场景分为七个系统模块:

 

●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医院收费和药品管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包括病人信息、影像信息;

 

●临床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医生医嘱录入系统(CPOE)等;

 

●慢性疾病管理系统;

 

●区域医疗信息交换系统;

 

●临床支持决策系统;

 

●公共健康卫生系统。

 

2网络层

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有线方式可支持以太网、串口通信和现场总线等方式,无线方式可支持WiFi、移动网、RFID、蓝牙。网关在网络层与感知延伸层之间进行数据存储和协议转换,并通过接入网发送,具有对业务终端的控制管理能力。

 

3感知延伸层

终端及感知延伸层指的是为医疗健康监测业务提供硬件保证的各类传感器终端。针对不同的应用,这些传感器终端可以组成相应的传感器网络,如心电监测传感器、呼吸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糖传感器、GPS和摄像头等设备。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有多方面的用途,其基本内容包括:

 

1
人员管理智能化

实现对患者的监护跟踪安全系统,病人流动管理、出入控制与安全;婴儿安全管理系统、医护人员管理系统。加强出入婴儿室和产妇病房人士的管理,对控婴管理、母亲与护理人员身份的确认,在偷抱或误抱时及时发出报警,同时可对新生婴儿身体状况信息进行记录和查询,确认掌握新生婴儿安全。

 

2
医疗过程智能化

依靠物联网技术通信和应用平台,实现包括实时付费以及网上诊断、网上病理切片分析、设备的互通等,以及挂号、诊疗、查验、住院、手术、护理、出院、结算等智能服务。

 

3
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药品、耗材、器械设备等医疗相关产品在供应、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医院资产、血液、医院消毒物品等的管理。产品物流过程涉及很多企业不同信息,企业需要掌握货物的具体地点等信息,从而做出及时反应。在药品生产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施对生产流程、市场的流动以及病人用药的全方位的检测。

 

4
医疗废弃物管理智能化

可追溯化是用户可以通过界面采集数据、提炼数据、获得管理功能,并进行分析、统计、报表,以做出管理决策,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数据输入、导入、上载的平台。

 

5
健康管理智能化

实行家庭安全监护,实时得到病人的全面医疗信息。而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信息及时采集和高度共享,可缓解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的窘境,降低公众医疗成本。

 
智慧医疗建设之路还有多远
 

 

1
智慧医疗建设在政策上日趋完善

自2014年开始,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相关文件密集出台,为我国智慧医疗的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推进智慧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围绕解决看病就医难题,以便利医疗服务、惠及城乡居民、壮大健康产业为目标,以医疗服务信息标准化、检验检查结果全国互认为基础、推广远程医疗;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实现“智慧医疗”。

 

2
医疗健康大数据积累日益增多

智慧医疗的核心价值是基于数据共享、协同,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医疗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电子病历数据,涵盖医疗健康全生命周期,为区域协同医疗、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等应用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同时,互联网+医疗的新服务模式积累了大量真实世界数据,为未来更精准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供给等智慧医疗服务带来巨大机遇。

 

智慧医疗是围绕医疗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变革与协同为载体,如医疗机构自我变革、信息技术产业转型,金融保险深入服务,药品、材料供应链服务变革供应模式,健康相关产业,医疗装备(含便携可穿戴设备)等产业聚合,共同推动发展。

 

3
医疗服务产业升级初现

“互联网化”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多,由内向外的医疗服务产业自身变革动力推动的产业升级初现。以改善医疗服务为切入点的各级医疗机构纷纷推出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协和医院这样的全国顶级医院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除BAT互联网行业巨头外,国内较大规模的医疗IT服务供应商也纷纷推出医院互联网智慧医疗应用,各类第三方以智慧医疗服务为专注的互联网创新企业和产品纷纷涌现。

 

4
智慧医疗装备发展迅猛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小型便携式、智能化的医用设备、健康管理设备制造业也在智慧医疗的带动上蓬勃发展,尤其以运动、心律、血压、血糖、睡眠等监测为主的各类医疗装备较前几年有了成熟发展,结合手机App产品的移动应用不但提高了此类装备的消费量,还积累了海量的生活化数据,使数据服务类产业逐渐增多。

 

5
优化资源布局、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看病就医难题是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流动不充分导致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医疗服务的“供需匹配”带来十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最显著的成效是改善患者医疗服务体验。通过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医院围墙打开,将院墙内的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个虚拟化的客户服务体系,放大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6
产业发展和产业形态升级

从应用领域看,智慧医疗首先带动了从医疗向外辐射的医疗产业链,如健康体检为主的预防性健康管理,以老年群体养老养护为主的医养结合,居家社区慢病康复管理等,将医疗健康服务的理念从认知提升到实践,促进了整合的医疗保健体系建立,虽然还是一些小规模或试点性试验,但示范意义重大,能够真正推动分级诊疗秩序的形成。

 

从产业辐射来看,智慧医疗的应用成效带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如IT技术行业的过渡和转型,金融保险服务业转型,传统社交网络转型、医疗电子商务转型。医疗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程度高、信息不对称特性明显的行业,因智慧医疗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推动,传统行业纷纷聚焦医疗。

 

传统医疗IT产业从技术供应商向信息服务转型;金融保险企业投向和借助健康管理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数据服务对客户进行健康管理,控制保险支出,并与传统医疗IT行业进行战略投资,促进产业整合;健康和医疗相关的产业,如药品零售、医疗器械、个人用医疗装备等产业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

 

 
目前智慧医疗建设之路中的不足
 

 

1
智慧医疗认识的差异化问题

医疗服务体系复杂,专业性极强,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要有基本的规则和规范底线,技术的创新驱动,产业的创新机制驱动都要符合核心业务的内在规律,对这个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在自我变革的过程中遇到技术、经济、社会的变革,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分布实施。

 

2
智慧医疗规则尚需完善

智慧医疗相关应用规范尚在探索,还不完善。

 

传统医疗服务业态的规则是经历一个长期过程才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应用的安全和规范是医疗健康服务优先重要的标准,如各类应用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尚无专业机构认证和准入、一些信息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还无质量管理规范。
 

3
智慧医疗尚未实现传统领域和互联网的融合贯通

智慧医疗应用的两个相关领域运行机制存在差异,如何融合互补。

 

在我国医疗机构绝大多数是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内部生产资料,如药品、卫生耗材等虽然实行市场化机制交易,但医疗服务本身一直是公益性非营利的,且有严格的准入机制,第三方基于互联网等提供的医疗服务还处在一个灰色地带,亟需探索立法和规范。

4
建立智慧医疗应用评价框架和建设应用指南

将智慧医疗应用从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落实、可考核评价的形态,是促进智慧医疗发展的方法之一。

 

建议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系统框架下,尽快组织专家出台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指南。对智慧医疗的功能规范、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提出应用模式和效果指标,智慧医疗相关的领域可以参照执行。

 

建设指南要注重从信息化的技术上升到智慧医疗应用,考虑到建设标准,重点突出应用标准和应用的创新模式及实现路径与方法。

 

5
建立智慧医疗行业规范和各类准入标准

重点建立智慧医疗应用业务规范、产品规范和管理规范。

 

业务规范要明确哪些是禁止性的,哪些是准入性的,哪些是考核监督性的,由粗到细,由传统医疗业务规范重申逐渐到适应新形态的创新,顶层设计,逐步建立;

 

产品规范要明确产品的技术标准、审核标准、准入标准,要确保智慧医疗服务技术和产品从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适应性和互联互通等方面有标准可依,有监督测评机构,有审核准入机构,保障智慧医疗服务的产品质量和安全;

 

管理规范要明确不同角色,不同职责、服务流程、管理节点、质量控制标准和环节,保障智慧医疗应用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持续改进。

 

总结

 

智慧医疗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整设计、分步实施的智慧医疗建设规划。循序渐进、规范标准、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尤为重要。使得智慧医疗真正成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惠民工程。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