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军民融合这道“加法题”
初夏,在高原驻训的第77集团军某旅进行实弹射击演练。崇山峻岭间,各战斗单元箭在弦上。对“敌”实施火力打击时,一台战车突发故障。战机稍纵即逝,炮兵营营长肖文专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弹药手闻令迅速前出,右手轻抵药筒底火,向上用力一推,“轰”的一声,目标命中。
这次成功战场“急救”,得益于两年前军工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官兵共同研究出的人工装填方法。这也是该旅借助企业技术优势,探索军民融合式保障、提升战斗力的生动实践。
此前,官兵处理新装备故障问题没有这么从容。一次对抗演练,蓝方后撤闯入了红方布下的火力拦截区。红方正欲进行炮火打击,战车火控系统突然“罢工”……
演习复盘,官兵发现:“以前的老装备出现故障拆装换件即可,现在新装备精密部件数以千计、专业性强,不是简单的拆卸就能解决。”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请来企业技术人员排故。
信息化装备的故障往往是细节问题。经过仔细排查,技术人员发现故障的“罪魁祸首”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电子元件,更换故障模块后,火控计算机很快恢复正常。
这次经历让该旅领导反思,他们决心探索装备保障军民融合的新路子。
“战场痛点,往往是军民融合的重点。做好军民融合这道‘加法题’,就要靠军地双方协同,想清楚如何加、往哪加,才能实现1+1>2的效果。”该旅保障部部长代志鸿说。随后,他们针对技术人才匮乏、信息装备抢修效率低等多个问题,遴选出多家军工企业,企业技术人员深入部队一线排故、培训教学,有效提升了部队新装备自主保障能力。
在高原驻训场进行技术保障的一名企业技术人员说,在信息化战场上,我们不仅要深入演训一线发挥技术特长,将部队新装备保障“扶上马”,还需培养更多的部队技术骨干,在提高部队自主保障能力的道路上“送一程”,融合行得深、保障才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