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行业动态

积极探索“军工+地方”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1-06 返回

作者:谭劲

 

1.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抓手  

十八大以来,每年在全国两会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谈及军民融合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科技兴军,强调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并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为切实履行好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项职责,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制定了2017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设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会同地方政府明确配套政策,择优试点挂牌相关基地,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据此,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将成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试验田,成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率先在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2.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

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能够充分发挥有关产业园区积聚多种力量和不同主体,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区位条件独特、科技创新活跃、政策环境优越,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成果显著等优势,有利于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有利于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2.1.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完善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共享、平战结合的制度体系和运行体制,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统筹军民两种资源。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实施的最重要领域。军工具有技术、设备设施和人才等优势,具有军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先天条件。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是加强产业领域统筹,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不断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军工经济和区域经济互促发展。

2.2.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是军民融合领域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将国防科技工业先进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重要途径

2016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说,在着力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为赢得未来竞争优势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的推动作用,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不断向经济社会领域溢出。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有利于引导并聚集多种力量,优化军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推动军工先进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拓展,探索建立军民资源互通、互用、互动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将国防科技工业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巨大生产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2.3.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是鼓励军民融合领域加快先行先试,争取率先形成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成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是落实军工与地方战略合作,实现军工优势与区域优势有机结合,落地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抢抓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机遇,引导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加快统筹创新示范园区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军地要素资源,在推动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运营模式等示范功能,率先打造创新示范园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成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力军。

 

3.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打造军工+地方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主要考虑

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打造军工+地方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主要考虑是:树立军工+地方核心发展理念,围绕军工+地方发展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协同创新、产业统筹发展、要素统筹与服务集成为重点,探索一条将国防科技工业先进生产力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力量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路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机制新模式。

3.1.集聚全要素,为军工+地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方法路径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要把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同军工产业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军民资源要素的双向对接和互动,推动军地双方产业、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合作渗透,实现军民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军民产业发展融合、科技创新融合,具备集成人才、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管理等军民融合要素的能力。

3.2.发展多领域,为军工+地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平台载体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要聚焦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主动对接,统筹协调,面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经济布局、基础设施等领域,并积极向人才培养、后勤保障、动员以及海洋、空天、电磁网络等领域拓展,成为军民融合要素集合和运用的载体、多领域集聚共生的重要平台。

3.3.形成高效益,使军工+地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产生效率效果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深入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共用一个经济技术基础,军民资源能够互通、互用、互动的发展要求,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内部配套协作,促进产业聚集,实现集群化发展;统筹考虑通用生产工艺、共用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等建设,集约利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形成以利润和效益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化配置的融合发展能力。

 

4.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打造军工+地方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主要做法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为突破点,以互联网+”“大数据为驱动力,发挥国家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注重资源统筹、市场配置、模式创新、开放共享、政策支撑、服务集成,着力构建以创新、开放、协同、智能为特征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探索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军民融合高技术孵化、转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引领带动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其主要做法是:

4.1.“军工+地方体制机制创新

《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尚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存在思路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和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等突出问题。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要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积极探索军工企业体制改革、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军工投入机制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等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着力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4.2.“军工+地方促进产业集聚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按照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要求,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多种要素的统筹和对接,建设形成产业要素空间集聚、功能协同、优势互补、专业集约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军工企业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科技、区域协作军民深度融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整合优势资源,聚焦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政策环境,集聚军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力量,引导多元力量、资源,形成资源统筹、市场配置、模式创新、开放共享的高端产业发展示范。以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发挥龙头企业高技术优势,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加强配套协作、降低生产成本,健全完善产业链条。

4.3.“军工+地方推动创新驱动

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前沿技术创新载体,建立开放、多元、共享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军民科技相互支撑和转化,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构建有特色的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军民技术成果转移孵化中心、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统筹军民融合创新载体资源,构建先进技术研发环境和开放多元创新网络,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前瞻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究,着力孵化一批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军工产业集群,提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

4.4.加强军工+地方供需对接

与军队、军工有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军地需求对接、市场配套对接、军地产业资源统筹,联合搭建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等通道。以提升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在装备采购、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等方面,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共享、转移和应用。

4.5.推动军工+地方资源共享

对接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等相关平台,围绕军民融合信息共享、资源利用、技术转移,提供军转民技术和产品目录,民转军技术和产品目录、技术标准等信息咨询服务。整合大型仪器设备设施资源,根据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提供资源开放共享服务,促进区域军民大型仪器设备设施资源共建共享。

4.6.助推军工+地方资本融合

积极拓展资本层面军民融合,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军工专项资金政策,探索股权投资等多种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直接投资军民融合相关企业、参股产业投资基金、委托参股基金受托管理机构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方式,设立军民融合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引导基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搭建产业投融资平台,建立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和上市培育等为重点的区域投融资体系,引导高端产业集聚发展。

4.7健全军工+地方科技服务

.引入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建立技术市场交易模式,为产学研合作过程提供技术成果中试和熟化服务。开展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入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通过科技金融业务创新,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等新模式。提供知识产权、产业研究和科技动态等科技咨询服务。

4.8.发展军工+地方特色小镇

按照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抓住发展特色小镇的契机,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对军工文化保留与传承的功能,以及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区域工业配套环境、提升区域商业价值的重要作用,建设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机制活而新的军民融合特色小镇。通过建设以产业配套商务区、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特色商业中心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配套设施,中央公园、文体公园、城市绿地配套景观为主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金融商务区、商业配套、生活配套区为主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集军工高端科技研发、军工企业总部基地以及国防军工主题博物馆、文化公园、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特色商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打造军工+地方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的示范和样板。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