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集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相关问题
摘要:军工集团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服务国防军队建设、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经济发展三大历史使命,具有鲜 明的军民融合属性,是天然贯彻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主力军。国内外安全和发展新形势、新特点使得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基于中国军工集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 围绕国家总体安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妥当处理好军与民、大与小、上与下、内与外、左与右、计划与市场 六方面关系。
1 中国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基础坚实
1.1 军工经济规模快速增长
10多年来,中国军工集团的规模 连续保持 15%-25%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军工领域的奇迹(同期世界军工 百强的年营业收入有波动,平均增长速度为4%)。中国军工集团的军品和民 品同时高速增长,经济体量大幅跃升,在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有9家中国军工集团入围,且名次呈现逐年递进趋势。这反映出中国军工集团在 规模上已经具备很强竞争力。
1.2 军民品结构不断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军转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持了军工队伍和能力的基本稳定。军工集团民品产值比例基本保持 70%~80%,明显高于美欧。从世界百强军工企业排行榜来看,2002—2015 年世界军工企业总体军品收入在 25%-40%,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世界军工巨头的军品比例相对较高。美国军工巨头的军品比例在 70%以上,欧洲特大型军工企业军品比例约为50%。俄罗斯 的军工企业大部分以军品生产为主,军品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80%左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军工集团的军民品结构已经非常优化,企业集团对军品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武器装备寓军于民的态势基本形成。
2 军工集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太空、海洋、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当前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运用多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以军工集团为主体的国防科技工业传统上按行业管理的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向跨行业、跨军种、体系化装备研制和服务保障提供商的角色快速转变。
2.2 考核导向致使军工集团过度追求规模扩张
军工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同时面临4 种考核导向,军民融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专业化重组、中央企业的国际化。这些考核导向,形式上考虑了军工集团发展的各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军工行业的特殊属性。然而,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对军工行业企业的考核与竞争性行业企业大体相似,经济属性的考核比重过大,国防属性的考核相对弱化。这种考核导向致使军工集团过度追求短期经济总量和利益最大化,大规模向与国防相关度不大、与主业关联度低的产业领域扩张。
2.3 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使军工集团面临严峻挑战
武器装备研制体系的对抗可谓是国家间无声的战争,军工集团的竞争范围是全球的,竞争对手是世界级的。军工集团在装备创新、性能提升、保障能力等方面要与世界军工巨头开展激烈的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军工集团呈现规模化、巨型化、寡头化的发展趋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政府对军工企业进行集团化改革,组建若干大型国防工业综合体,军工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在美国国防部确定的对国家安全有重要影响的 12 个国防行业中,总承包商数量明显减少。参与全球竞争是中国军工集团发展的艰辛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3 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总体趋势
3.1 军工产业链上的纵向融合是军工集团军民融合的焦点
关于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将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简单理解为“军”“民”两个纵向系统之间的横向融合。这种认识忽视了预先研究、研制、生产、试验、交付、保障等全寿期不同阶段以及技术产业链不同层级的融合差异。美国军工巨头的融合体现在2个维度:一是军工巨头之间的合作,二是军工巨头和民口企业及中小企业的融合。第一个维度的融合主要涉及系统集成、关键分系统方面的融合,第二个维度主要涉及三轮、四轮以及更低级配套层级的融合。美国政府采取军民一体化来推动军工领域竞争或形成竞争态势,在较低层级上促进国防工业体系吸纳更多创新的力量。俄罗斯采取军工综合体推动解决横向融合的问题,将主要融合关系聚焦在军工联合体与配套企业的融合关系上。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军工巨头与民口企业的融合关系主要是总包与配套的纵向融合关系,这是军工集团军民融合的焦点,保持低层级配套的充分竞争与融合是全球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
3.2 专业化、系统集成和社会化协作是军工集团军民融合的资源配置模式
世界军事变革对军事装备提出跨军种、体系化和联合作战的要求,军工内部行业界限模糊成为现实,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相应深刻变化。美国五大军工巨头,英国BAE 系统公司、法国泰勒斯公司等军工集团本应该是最具有行业特征的平台和系统集成商,现已演变成面向多个军兵种需求、横跨多个工业领域,提供平台化装备和服务的国防工业实体。美国国防部为保持国防军工的创新能力和适度竞争,出台《小企业法》《联邦政府采购法》《国防授权法》等法令确保国防部采购经费有一定比例投向中小企业。从获得美国国防采购订单的金额来看,2000—2011年,小企业承担了美国国防部约20%的主承包合同订单。美国国防部每年为小企业设定国防采购分包合同目标市场份额。2011—2013 年,美国国防部小企业分包采购合同目标市场份额平均为34.7%。可见,发达国家军工集团已经走上细分领域专业化、总体论证集成化、资源配置社会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