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行业动态

推动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来源: 作者:徐东 时间:2017-12-22 返回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主席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是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习主席在接见解放军代表团时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最近两年,中央为了使这项战略落地,也进行了很多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是今年1月22号,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主席担任主任,在宏观层面上设置了一个统管全国军民融合机构。自这个机构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在最近的第二次军民融合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十三五”期间推进军事后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确立现代后勤就是军民融合后勤的理念,……瞄准短板弱项,主动利用现代物流网络等布局完善、通达全国的空间优势,成体系推进后勤军民融合发展”。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这次会议是要找重点突破领域,现代后勤已经被明确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而物流的军民融合是突破口和抓手,所以推进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迫在眉睫。接下来,我将给大家汇报关于推进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战略意义——富国、强军、惠民
 

(一)提高现代物流运行质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物流运行质量还有待提高。而军民融合可以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目前运行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把资源有效集成,不仅地方之间资源没有有效集成,军队和地方资源集成也没有做好。

长期以来,军队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自成体系的物流系统,而这些年地方物流系统也蓬勃发展。时至今日,这两套系统融合度并不高,造成了自成体系、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破解?是否可以提升现代物流运行质量?我想举两个例子说明。

最近住在部队大院周边的人,会感到有些不方便,因为以前部队把剩余房地产向外出租,现在都停止了,造成部队周边银行、宾馆、餐厅等服务设施停业。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有偿服务,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腐败等等,使得军队资产没有很好利用,更影响了我们的主业,所以一定要停止。习主席果断决策,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对于承担国家赋予的社会保障任务也要纳入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使我们的资源更好地融合,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年9月22号的军民融合会议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后勤在仓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优势,更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所以仓储物流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

去年,由发改委牵头,对国内各行业的储备资源进行了调研研究。京东、顺丰等一些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大量的仓储资源。但是国家层面用于资源储备的仓储资源和龙头物流企业的仓储资源,都无法和军队的仓储资源的规模、数量相比。随着新一轮的军改,很多的仓储资源将要释放出来。按照9.22会议指示,军委机关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要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使军队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升现代物流的运行质量。

(二)补齐军队后勤保障短板

9.22会议明确要求“瞄准短板弱项”。经过几十年建设所形成的军队物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套军队物流体系是建立在保障本土的目标基础上,指挥管理系统条块分割。而现在未来都面临着新形势,对军事物流保障的时效性、准确性、复杂性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联合作战、后方保障、国际维和,还是国家利益的拓展,都对军事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现在的物流保障体系还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是军队的短板。而且这次军改对后勤保障力量影响很大,随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加速调整,非作战力量大幅缩减,仓储物流资源属于需要裁减领域。所以要寻找弥补短板的路径——军民融合。

从国外来看,无论是海湾战争、马岛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美军和英军之所以能够有效组织跨国物流,是因为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民间物流起到重要的作用。从三个战争的物流保障来看,它们并不是简单的、临时的组织,而是平时军民一体化建设和战时的融合保障。我们也需要向这个方向发展,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短板弱项。

(三)破解突发事件应对难题

十九大报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美好生活除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外,还需要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最大的惠民。

从政府应对SARS到汶川地震,和近期的龙卷风、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发现应急物流保障整体上呈现了“散、慢、弱”的状况,整体保障效率并不高。比如在应急物资调度方面,往往出现总体不足和局部过剩的矛盾,原因是需求信息不透明、优先顺序安排不合理,但主要原因是军地沟通不畅,缺乏统筹,融合不够。比如汶川地震,军队全部出动,但是中并没有完全把其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原因就是军地没有很好的统筹。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原总后勤部联合推动了维稳救灾物资联储联供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军地融合发展。下一步如果能够把融合推进下去,更好地发挥军队资源以及指挥调度的优势,那么建设急时应急、战时能战的军民融合的物流体系,对于破解突发事件应对难题能够起到根本性作用。

 

二、现实基础
 

我们目前已具备较好的规划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规划基础

三个近期的比较密切的规划,2016年5月份出台《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今年1月份正式发布《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要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推动应急物流力量的建设;9月22号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期间推进军事后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理论基础

军地在理论界、学术界合作由来已久,2000年1月北京五所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召开了军地物流学术研究与协作座谈会,开展军民融合的相关理论研究。之后出版了《军地物流一体化》《军民融合物流》等相关的专著,而且学术交流和会议也是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效果更好。比如军事物流与应急物流研讨会办了八届,无论是从参加人员到研讨主题始终是贯彻军民融合,去年会议已经接近五百人,征文数量从最初的几十篇到三百多篇,其中一半涉及军民融合。在今年学术年会的一等奖的课题中,有三个涉及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发展。

(三)实践基础

今年10月23日,空军后勤部同顺丰、京东等五家物流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五家企业是由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推荐的。10月31号,由联勤保障部队正式招标,也有五家企业中标进入联勤保障部队的军民融合的服务目录。近几年在设施设备做了一些应用,最典型的就是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设施设备的共享共用,解决军队装备物资运输问题。例如,顺丰在鄂州建的货运机场,建设规划过程中,就贯彻了军民融合的需求,场地设施军民融合建设17项,机场地面保障设备融合建设17项,保障力量融合建设9项。

当然,军民融合也是以社会化保障的角色和角度进行,战备物资依托企业代储从2006年开始试点,首先把原来由军队储备的药材和物资放在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储备和轮换。2008年开始全军推开,到目前为止,全军所有储备物资基本上都在使用社会化方式储备。2013年,战备物资储备方式深化改革,增加了活动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现在在新储的战储物资上,40%要用社会化方式。可以看到,这个领域一定程度上已经进行了扎实的工作。

 

 

三、推进策略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现在从上到下都在谈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成立了军融委,规格也是最高的,因为军民融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是政治局常委。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还需要从上到下思想观念的转变。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军民融合是“应融则融、能融尽融”。这就需要解决“真想融”和“真会融”问题。

“真想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大局意识不强,实际上现在部分领导,对于军民融合还停留在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可以融你,你不能融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要依靠大局意识的培养来解决。二是责任意识不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情况并存。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两年来,在社会上影响军民融合的会议、组织、活动不时出现。前段时间,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办公室规范军民融合的活动,整治乱作为问题。还有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军队推动的具体活动,也存在没有真正考虑市场需求问题和法律依据,所以一定程度上也为乱作为埋下了祸根。在不作为方面,因为和地方企业打交道存在风险,导致不少领导在观望,尽量不跟企业打交道或者先跟国企打交道,不跟民企打交道,这都是在军民融合思想上存在问题。

二是要从更新观念的角度要解决“真会融”问题,真正在资源方面做到一体化建设,共享使用。有两个思想,一是系统思想,军委会日前讲了一句话,“现在我们后勤先进性体现在哪,物流搞不好就无从谈起。尽管军队物流系统建了几十年,但是距离现代物流集成整合的思想还很远”。例如,最近军队在地方上招标供应商,标书越来越多,地方企业应接不暇。其实军事物流是一种服务招标,而不是物资招标,应该把我们内部的各专业、各环节需求统一集中起来,对外统一招标,要把我们的战略供应商进行优选和集成。二是要有创新的思维。军民融合不是军民结合,也不是军民两用。军民融合是在军民结合的基础上,再更进一步才是军民深度融合。所以不能照搬原来的模式,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模式,我们要共同呼吁、大力宣传。

(二)创新模式、规范建设

(1)创新模式

现在很多军民融合项目,实际上就是外包服务,连军民融合、军民两用都算不上。军民融合的定义是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度、标准、条件等方面的一体实施,是在国家层面军民各要素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结合。

这是2004年在福建宁德要建一个电厂,当时这个位置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和码头。当时我们学院和地方物流企业在现场搭上了4000吨级的浮码头栈桥系统,将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从海上运到工地,解决了工程建设进度问题。这个案例是在技术、人员、设施等方面按军民融合要求做的,而不是把地方资源拿来为我所用。这个项目不仅是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最重要是成为战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保障队伍。同时我们在现场还用了军队的充气账篷技术,解决了水泥存储问题。

(2)规范建设

军民融合很复杂,在各个方面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成熟制度做保障,比如合理确定军民融合的范围、边界,以及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我给军委提交的报告中做了初步研究,还有很多需要大家共同来研究。比如规范供应商的准入、能力评估、考核评价、安全保密等问题,我们要把相应研究成果转换成标准和法规。

高校、科研院所可以和我们一起来研究完善法规。给大家通报一个情况,我们军队的科研项目已经从去年开始对地方开放。在今年全军198个后勤科研计划课题中,63个对地方开放招标,有1个军地物资融合发展研究课题,明年军民融合的物流相关题目会更多,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另外,重新调整组建的国防大学,下个月要成立军事物流研究中心,要通过跨院系、跨军队的平台整合更多资源,也希望大家能给我们更多的支持。

(三)精准切入、示范先行

(1)精准切入、聚焦为战应急

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再次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而且,针对原来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提出了军地联合应急行动。为战应急是现在军队和地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我们体制的一些障碍,可以去除一些门槛,所以希望大家都研究战时的应急保障问题。比如,美军有供应商上战场的条例,而这些还需要我们深入系统研究。

(2)示范先行、全面稳步推进

示范先行主要是指能够在军地找示范便于效仿,国家在落实《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军民融合应急物流力量建设。通过评估认证、管理使用我们的国家应急队伍,能够达到应急的时候能应急,应战的时候能应战。通过这些示范工程的推动,推动整个军民融合事业的发展。

总之,推进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努力。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