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行业标准

三个着眼点,为你扫除军民融合认识误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13 返回

   

在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时期,许多人对这一概念的认知理解还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泛化、虚化和功利化的倾向。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国家战略?这次,瞭望公号请到了来自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咖——刘海林,他将从历史观、安全观、科技观三个点着眼,为大家解读军民融合概念!

相信他的观点能够进一步帮助大家扫除军民融合的认识误区。

 

1

军民融合的历史观: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从此消彼长到同步提升

 

军民融合最终将实现军地双方互利共赢

 

从经济学原理看,在技术条件和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些大炮(国防建设)就意味着放弃一些黄油(经济建设),反之亦然。我国近几十年来发展,从以军为主到军民两用,从军转民再到寓军于民,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军民合用机场,实现一体化发展,不再各扫门前雪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确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认清历史才能把握现阶段军民融合的重点,明确方向才能将国防建设更深的植根于经济建设的大基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2

军民融合的安全观: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为大国防大防务提供坚实支撑

 

网信安全,呼唤军民共同守护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本质问题是安全与发展的问题。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必须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着眼于构建集

 

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

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

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  

资源安全、核安全……

 

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的要求,在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积聚各方资源,集中发力、有效发力,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全局,才能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才能筑牢国家总体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

 

 

军民融合,修筑安全长城

 

站在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审视,就不会担心局部利益受损,就能心甘情愿做好地平线以下的工作,自觉担负起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的重任,下大力拆除各种有形无形的体制高墙,清除各种院内院外的政策围栏

 

3

军民融合的科技观: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和生产力。科技兴军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

 

军民协同创新是科技兴军战略的必由之路

 

习总书记强调: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世界范围内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覆盖了战争和军队建设全部领域,直接影响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关乎战略主动权。

 

新时期科技创新三驾马车

 

用科技观的视角看待军民融合,紧迫感就会陡然而生,怎样加快构建问题牵引型的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如何加强新兴领域的创新资源布局?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军工优势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就当前而言,引导民参军的重点工作,一个正确选项是吸纳创新性技术参军;而聚焦深海探测、空间开发等国家战略领域,发挥好军工行业在这些领域的独特技术优势和发展基础,则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