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政策研究

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来源: 作者:上海警备区司令:张晓明 时间:2018-05-02 返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标志着我们党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认识判断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确立了重要思想引领。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必须深化认识、找准定位、真抓实干,为全面构建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作出应有贡献。

深化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性认知。军民融合发展是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的兴国之举和强军之策,必将打造发展新引擎,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体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战略支撑。必须深刻领悟军民融合是把军民两大体系中有交集的所有领域资源,包括同生产力和战斗力生成相关联的各种要素以系统化的思维有机整合起来,既有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向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横向拓展,也有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纵向牵引,最终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一体深度融合格局。在职能定位上,应根据各自职能使命任务,坚持需求牵引,统筹军队与地方利益、平时与战时需要、国防与经济效益,引导各类资源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合理配置,实现战场要素与市场资源融合对接。

确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路举措。军民融合涉及领域广,协调关系多,要实现军地各方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就必须以让生产力与战斗力最好对接、最大迸发的理念,协调军地关系,打通工作链路,实现需求对接。围绕承接落实国家重大项目、满足战区主战需求、推进军队改革重塑、促进军地资源共享、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打通“军转民”“民参军”渠道,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形成。积极促进军与民的互动耦合,做到事业上主动协作、行动上积极协同、项目上相互协力,促进体制机制的通畅通顺,在军地之间、领域之间、行业之间构建计划互动与临机协同相结合的对接模式,使军地双方的需求和成果变成共赢的合作项目,形成军地相配合、领域相协调、行业相促进、企业相互动的良好局面。采取搭平台、组联盟、搞交流、抓示范等形式,协调成立服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企业动员联盟”“产学研联盟”,开展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交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军民之间搭建丰富多彩、畅通无阻、经久不断的桥梁纽带,积极凝聚融合发展动能。

助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体系构建。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大体系”,是支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保证。建强机构聚合力。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下,聚辖区驻军之力,既要主动对接军队需求,也要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聚议事协调之力,发挥国动委、海防委、双拥办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推进各领域专项小组设立,形成工作合力;聚社会民众之力,当好大政方针的引导员,增强全社会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意识。健全机制强推力。建立健全统筹规划、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监督评估等机制,军地共同编制、发布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协作会议,形成需求提报、论证评估、执行落实、反馈调整的对接链路,建立和编制、发布军地共享资源目录,定期联合检查评估工作情况,并纳入地方党政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政策注活力。从法律层面明确军民融合各相关主体包括政府、军队、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运行机制、配套保障等;协调完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鼓励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健全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的金融支持、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对符合国家政策、具有深厚军事价值,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军地双赢的融合项目,协调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和资本融资功能,协调出台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