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参军意向的企业,打有准备之战
众所周知,企业民参军需要取得相应军工资质。军工资质作为企业参军的“门槛”,似乎也被部分企业过度“神化”了,以为取得了军工资质,参军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其实不然,很多参军失败的企业经验证明,军工资质并不是参军的“尚方宝剑”,企业完全没必要为了办证而办证,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品供应到军方,结果只能是被军工资质的审核流程来回折腾。除此之外,企业参军前必须认清以下误区。
搞军品和民品的流程完全不同
军事装备的立项、预研、生产等流程十分科学严谨,军品定型后使用时间比较长,并且维修保障工作必须到位。而民品从立项到上市最长也就一年时间,所以两者流程有本质区别。
专家说到,很多民企一开始对军方流程不熟悉,还是按照民企的生产流程行事,以致走了不少弯路。军品的流程复杂很多,立项时间周期长,一些技术项目需求需要向多个部门、一线部队等做细致调研和摸底等,这些都是与民品研发生产截然不同的。
做军品挣不了快钱
很多企业的思维是:今年立项,明年投产,后年挣钱。但事实并非如此,专家介绍了军品的立项和生产周期都很长,并且流程复杂。军品任务的利润比一般民品高,而且没有“三角债”,毋庸置疑,但是它的回款程序也多,进程要慢一些。
打有准备之仗,参军前要做足功课
首先对自己的产品和优势进行分析,了解符合自身条件的军工需求,明确自己能干什么,再去考虑参军和办资质的事。
另外,军方特别看中企业的保障能力,一旦遇到紧急事件,就要求企业短时间内完成既定产品,所以企业首先要满足国防安全要求的军工动员保障体系。“如果企业不做十年规划,那没必要搞军民融合。”这话看似夸张,但并不无道理。
军品市场似乎一座“围城”,城外的企业对其了解甚少,切不可凭自己的经验来展望自己的参军前景。统筹自身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对军工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知彼知己,民参军才不至于成为企业的“单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