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政策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作者:王建青 时间:2018-11-06 返回

摘要:在军工产业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和非对称制衡能力,对于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分析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已具备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动力,提出要提升军工产业集群竞争力,需要从发挥市场与政策的共同引领作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融互动机制及有机运转的信息化组织体系等六个方面入手。

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军民融合的宏观产业级孵化”,抓好“军民融合的微观企业级孵化”,推动主体军工产业的商业化,实现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军工产业链的便利化,开创军民产业、技术与资本的融合式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维护和平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战略意义

1.基本认知

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规律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对企业节点的生产经营提供高效服务为保障,以信息化为连结纽带,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撑,通过全产业链条的纵向、横向和立体交叉互通,形成实体与虚体的量化、质化集聚,而构建成的体系化大生产形态。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作用是发挥军工、民营各自的产业、技术和资本优势,通过技术、人力资源、能源和一般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性共享与高效化配置,通过产业与金融互动性配合,有效提升对军用、民用和军民通用需求的供给质量,产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倍增放大效应,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2.全方位认识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军民融合互动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以军工技术先进性为引领,以主体军工企业的研发实力为基础,向民营企业辐射先进技术,实现对我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发挥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活力和研发力,对军工产业进行有效推动,使二者形成科技研发与产业互动。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呈互动效应

1.军工技术向民用经济领域进行了部分扩散

军工企业依托其技术、组织和产业优势,在与民营企业的产业合作中,对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如在“大型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航天运载、卫星零部件制造,光学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元器件、卫星遥感系统,通用航空器系统、无人机系统制造,卫星导航、自动驾驶应用,侦察机用的大离轴角的宽幅相机,对地光学观察卫星用的高解析度相机,洲际导弹用的星光导航系统,对外空观察的可见光谱系的望远镜相机,军用光学侦察卫星上的镜头和感光芯片的高科技”等领域,军工技术向民营经济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扩散,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一定作用。

2.民营科技企业对军工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我国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无人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柔性智能化高精密加工、大型器件成型加工和新材料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储备,对军工企业的技术成熟起到了助力作用。一些普通民营企业也成为军工产业链条中的组成部分,参与到航空座椅、航空航天器内部空间装饰器件、驾驶员装备、食品和生活用品等产品的分包中,为军工企业采购通用技术零部件降低了成本,在技术能力、产业能力、管理和金融上提供了一定的要素供给。

3.形成核心企业引领的产业集群

我国一些大型军工企业,以高端军品为核心业务,以通用民品为外围业务,在产业的配套发展中,集聚了许多配套民营企业,如国字头的大型军工联合体,通过零部件采购、业务协作、服务外包、与地方成立合资公司以及入驻产业园区等途径,形成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初步模式。

存在的问题

1.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业态整体上层级不高

在要素配置上,人才、资本和技术的集聚不高,影响了人才、技术、资本和物资的配置效率,交易的机会和效率不高;对降成本、技术传导、研发和创新形成阻滞。在结构上,许多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以军工产业行政化为主导,没有实现商业化主导,仍然主要是高新技术由军工向民用单向传导多、双向传导少,其载体仍然是较为简单的单一功能园区,没有形成系统化产业城。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仍然是以内向型发展为主导,没有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国际化主导。在整体上,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率还不高,与其对科技、产业资源的占有比例不相称。

2.受到垄断与同质化竞争的双重影响

囿于行业、地域及行政化垄断等影响,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被压缩在狭小的空间和市场领域。几大军工集团与民营企业的产业融合还是初级的,与大多民营企业的合作仍相对松散,产业集群中的民营企业获取技术水平不高,处于从属地位。全国各地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上,存在人才、技术和市场的同质化竞争,致使产业分布呈现点状特征,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3.融资模式落后

产业集群间的融合度不高,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集群的贴近服务性不强,导致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上处于分层状态。虽然大型军工联合体能够得到大型金融企业的融资,但民营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这影响了民营企业融入产业集群的深度和广度,从整体上延缓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速度。

对策

1.发挥“市场与政策”的共同引领作用

要把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发展置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推进,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和调控机能,界定好市场机制和军民融合产业政策的“边际”,转变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行政主导模式,建立商业主导模式,加速高新技术由军工企业向民营经济的扩散,打破行业、地域和行政区化垄断,让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要素可以自由充分地调动起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战略空间。

2.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融互动”体制

既注重企业的孵化,又注重产业集群的孵化,深化“产融互动”,营造有利于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资本生态,确保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得到优质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本流与产业经济流得到有效配置。要引进风险资本、新金融资本和国家主体金融资本,引入PPP、银团等模式,从而满足有前途的重大项目的成长需求,助推其成长壮大;要真正在市场上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真正创造出被市场认可的利润空间;要得到资本市场的估值与定价,做大产业集群中节点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实现产业集群的几何级成长,从而占据国家乃至世界产业升级浪潮的有利位置,形成国有控股型、公私合营型和民营创新型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集群。

3.构建有机运转的信息化组织体系

在保密体系上,实行全息化保密管理,将保密工作渗透到生产、供应、销售和物流的全产业链上;在硬件、软件两个层面,通过人防、物防和技术防范等手段,防范发生失密事件和侵权事件。在生产体系上,以CPS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工业4.0+工业互联网模式+智能物流”的产业集群,集群内独立企业采用工业4.0管理方式,推行MES、ERP和PLM等管理模式,各节点企业之间以互联网为纽带,采用工业互联网模式。在物流体系上,构建企业内外一体化的智能化物流网络,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系统,降低产业物流成本,从而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流保障。

4.构建高效运转的现代化商业模式

要把“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有机结合起来,产业集群中的各制造单元,要以解决产业集群中单元的“市场需求”为根本,以“供求信息”为纽带,在进行硬件销售的同时,提供售后服务和其他后续服务,以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形成柔性制造优势;产业集群中的金融单元,要紧紧伴随物流、数据流、财务信息流,迅速提供金融资本流,形成金融服务优势;产业集群的智力单元,要超前研究、系统集成,在产业发展的各个时期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引领,形成系统性智能服务优势。

5.抓好载体的营建

要把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放在产业生态的大平台上加以推进,从建设单一化功能园区,到构建多元化园区,再到形成系统化园区,实施梯次型、扩展型和体系化培养,从而建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一是树立“政府引导、市场支持、企业化运作三位一体孵化”的园区发展理念。园区建设应保持集成性、系统性与引领性,包容与集成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与互联化。要把园区发展为产业聚合、融合和升级的平台,做成产业互联的大生态圈。二是建立园区产业研究院。在园区内设立军民融合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产业基金,用于引进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内外拔尖人才、行业精英、智库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组建专业化研究机构,用于鼓励园区内企业群团创新研发,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促进产业集群的孵化成长

产业集群发展,要秉持多元性、开放性、实效性与市场化原则,向入孵企业提供配套齐全的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软件制度,引入风投、双创和产学研基地,为入孵企业提供金融、资本和技术等一体化服务。要在智库、融资和法律等方面,向园区内具有劳动效应的大企业提供系统性服务,鼓励其对外开展产业收购,不断吸纳海外智力和技术,以达到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要把握相应模块化功能园区的建设节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根据产业集群构建需要,插建新的功能园区模块,使产业集群功能不断丰富,进一步形成系统化产业城镇,从而营建军民融合产业大生态。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