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腊八 暖胃更暖心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今天是腊八,送您八碗粥:
一碗快乐粥,烦恼见你绕道走;
一碗好运粥,中个大奖开笑口;
一碗平安粥,东西南北任你游;
一碗健康粥,身体强壮必高寿;
一碗成功粥,加薪升职不用愁;
一碗友情粥,到处都有好朋友;
一碗爱情粥,有情人儿到白头;
一碗幸福粥,阖家团圆乐悠悠!
祝您腊八节快乐!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关于腊八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
传说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见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等八苦所煎熬逼迫,毅然舍弃王位而遍游名山大川,访问贤明,寻求人生的真谛。一天,他来到比哈乐邦的尼连河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上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泉水煮熬成粥,释迦牟尼吃了,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到这天,人们为不忘释迦牟尼成道前所受的苦难,以喝腊八粥作为纪念,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传说二: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有一次实在是太饿了,便偷溜到财主家的灶房想寻点东西填饱肚子。可是,灶房里除了木屑、草秸和几个缺角的瓦罐之外,什么也没有。
最后,发现一个老鼠洞,他心想,如果能抓到一只老鼠也可以充饥。于是就用手挖下去,谁知一挖开老鼠洞,却意外地发现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大米、小米、豆子、栗子、珍珠米、红枣、花生米、瓜子等,可是每样都只有一点点。他索性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一个破罐子里,加点水放到灶上便开始煮起粥来。不大一会儿,香喷喷的一罐子粥就熬成了,当时他肚子太饿了,所以觉得这顿粥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厌了,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他忽然想起旧事,于是传命御厨以各色五谷杂粮煮粥进食,结果吃后大悦,因此便将此粥赐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补气、安神、养血等效用。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的配料,主料是米、豆。另外再加各种辅料,如枣、栗子、花生等。民间常见的是以八种配料煮粥,与腊八的“八”相应,寓意吉利。然而,许多地方的腊八粥配料并不局限于八种。
过完腊八节,各家各户便开始为过年进行各种筹备准备。男人们采办过年衣食用度的各种年货,女人们则准备过年的新衣、拆洗被褥、加工各种食物和原料等等,迎接喜庆热闹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