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航母的跨界造吸管
军转民案例:
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造航母的跨界造吸管
产品用途:吸管
涉及概念股: 中船重工(601989.SH,年初至6月4日上涨92.07%)
风帆股份(600482.SH,年初至6月4日上涨234.07%)
航母、吸管这两个看起来完全不搭界的产品,却出自同一家企业——承造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同时也是全球产量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吸管生产企业。
这里说的吸管就是我们平时喝饮料用的塑料吸管。2012年,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下属鹏力科技集团的吸管产量超过300亿根,产值4亿余元,占据了全球高端吸管1/5的市场。
一个造航母的企业,怎么生产起了吸管?七二四所所长周希辰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企业跨界最初就是为了生存。
20年前的七二四所,军品任务减少,员工待遇不好,几个技术骨干接连带着技术跳槽或“下海”。为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七二四所开始到民品市场上寻找机会。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自己制造吸管生产设备,于是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七二四所成功地造出了中国第一套吸管生产设备。
2000年,为了方便市场化运作,七二四所组建鹏力科技集团,吸管设备是其主业之一。回想起当年转行生产吸管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最难的就是市场销售这一关,以前生产军品是计划经济,坐在家里等订单就行。现在吸管是完全市场竞争行业,大多数用户都已经有固定的供应商,纵使国产的技术水平再高、产品质量再好,订单也不可能主动找上门。
当跑了整整两个月,几乎走遍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乳品生产企业,签下的第一笔吸管订单只有4000元时,团队确实产生过动摇,要知道以前做军品的时候一台设备动辄就是上百万元。
经过15年的发展,如今中国制造的吸管不仅已经与蒙牛、伊利、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也成为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