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助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各级政府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使军政军民团结始终坚如磐石、始终根深叶茂。此次把军民融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其在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其实,早在201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意 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推动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扩大军工单位外部协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基地和设备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共享,加强军工重大试验设施统筹使用,推动技术基础资源军民共享;促进军民技术相互支撑、有效转化,推动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加大军用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支撑太空、网络空间、海洋等重点领域建设;推动军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发展典型军民融合产业,培育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增长点,以军工能力自主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武器 装备动员和核应安全建设,强化武器装备动员工作;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军民融合进入政策密集期
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被上升至国家战略,努力将富国与强军相结合,发展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相结合,通过行政和市场的手段,打破部队、军工集团、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四类主体自成体系的局面,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
去年至今,军民融合领域进入了政策密集期,2017年6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四个文件,被当作具有标志意义的、可作为未来一 段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201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法规文件清理工 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法规文件的六个方面清理范围。
近期,相关政府工作部门还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 展。如不久前国防科工局印发《军工科研项目指南公开发布规程》,以完善科技需求信息发布共享制度,充分利用全社会优势资源,激发国防科技创新活力。明确要求进一步扩大指南发布范围,实现由单一定向发布向公开发布转变,确保指南公开发布的程序规范和信息公开。
《军工科研项目指南公开发布规 程》共11条,涵盖了指南发布原则、发布内容、发布渠道、发布程序等内容。发布原则方面,要求指南发布遵循最大限度公开、及时准确发布、注重安全保密的原 则。其中,发布内容方面,将公开发布的项目指南分为涉密版和非涉密版,涉密版指南包括所有拟发布的涉密项目和非涉密项目,公开版指南包括涉密版项目指南中 的非涉密项目和脱密处理项目。发布渠道方面,明确了指南发布的涉密渠道和非涉密渠道,涉密渠道包括政务信息专网、纸质公文等方式,非涉密渠道目前以国防科工局门户网站、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还包括国家航天局网站、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等网络渠道以及《国防科工局文告》《国防科技工业》《中国军工》 等杂志报刊。发布程序方面,规定项目指南的公开将遵循指南编制、保密审查、办理审批、对外发布的流程。
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因 此,信息系统内的军民融合工作2018年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加强工信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工作谋划,深化国防科技 工业改革,着力抓好统筹协调,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大力促进军民资源互动共享,切实推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努 力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首先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围 绕当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国 防科技工业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促进出台新政策新措施,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环境。
其次要着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协调推进《“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和《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实施。积极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和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兼顾军民双方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实现双向应用和融合发展。
再次是大力促进军民资源互动共享。继 续完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与相关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畅通军民信息互动交流渠道。联合军地有关部门举办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和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编印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第四是扎实做好国防军工重大事项协调。认真承办国防军工领域有关领导机构的联络与服务工作。做好国防军工领域重大专项和工程的服务保障。组织完成2018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工作。
最后要积极推动核与航天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联系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协调推进航天和核工业领域每次的多边、双边合作。促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支持其举办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务实推进项目合作。促进中阿联委会人才分委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