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专家视角

高瑞生: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来源: 作者:高瑞生 时间:2017-09-28 返回

编者按:2017918日至24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京丰宾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总共设置了政策辅导、体制机制创新、信息技术三场专题论坛,邀请军地各有关单位专家、领导、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解读。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暨论坛活动”,首先,我谨代表教育部,对本次军民融合发展专题论坛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教育部和高校国防科研的装备发展部、工信部、科工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强军富国的必由之路。

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关键时刻,我们联合举办的这场成果展暨论坛活动非常及时,意义重大。去年九月,我部积极组织相关高校参加了“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暨高层论坛活动”,充分展示了高校军民融合科研成果,扩大了高校在军民融合建设中的影响力,提升了高校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我结合教育部工作职能,就组织高校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谈几点想法。

一、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为军民融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是前沿技术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近年来,我部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国防科技、装备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促使高校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高校科研实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部组织部属高校承担了大量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预先研究、重大专项、基础科研、固定资产投资等不同类型的军民融合科研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累计各类军民融合类科研项目1万多项,获得科研经费支持总量超过200亿元,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占全国总数的近50%,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占全国授奖数量的60%以上,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军民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船舶、电子科技等技术领域的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生产制造任务中。在本届军民融合高技术装备成果展中,我部继续组织高校积极参加,进一步展示相关高校的部分优秀成果和科研前沿创新水平和能力。

(二)高校科研能力持续增强

我部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军民融合领域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学科等平台的培育与建设。截止目前,部属高校共建有军民融合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个,特色学科103个,认定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通过强化科研能力建设,激发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为高校承担军民融合重大任务做好铺垫,使得高校成为支撑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前沿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组织和保障体系不断创新

我部强化创新管理模式,形成高校特有的国防科技组织构架、运行方式和工作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教育部科技委国防科技学部”专家结构,依靠专家论证相关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议;二是依托优势高校,在空天安全、海洋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控制、特种高端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交叉等领域组建了7个战略联盟,依托战略联盟统筹资源、集成优势、组织创新;三是健全完善高校军工管理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教育部军工管理小组”的监督管理作用,强化高校国防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保密管理和质量管理。上述工作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形成完整体系,全面提升了高校国防科研组织与管理水平,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保密质量资质体系趋于完善

我部大力加强和巩固适应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的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参与军民科技和装备研制的能力。截止目前,通过保密资质认证的高校共有45所,已基本涵盖所有部属理工科类高校;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校37所,占据长期从事军民融合科研高校的84%;有247个科研许可专业和76个生产许可专业;列入装备承制单位名录的高校有13所。这些资质为高校进一步承担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深入挖掘高校潜力,积极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国防建设现代化的攻坚阶段。我部作为高校主管部门,将紧紧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历史机遇,组织高校深入挖掘潜力,拓展融合范围,丰富融合形式,加深融合程度。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部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研究拟定《高等学校军民融合五年发展规划》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家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我部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研究出台《高等学校军民融合五年发展规划》,引导高校站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将落实军民融合发展作为支撑国防科技和强军计划并推动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筹备召开“教育部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工作会议”

全面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部署高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我部筹备召开教育部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工作会议,使高校增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责任意识,加强自主创新,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加深融合程度,提高融合层次和水平,探索建立健全既适应国防科研要求、又符合科研规律和高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组织成立“教育部高校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建立由技术领域专家与管理专家、高校专家与主管部门专家相结合的专家机构,使其成为指导高校开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高层次咨询机构、高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迈向高水平的思想库、教育部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的智囊团。

(三)培育打造国家及部门多层次重点实验室

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面向海洋、空天、网络、生物、新能源等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统筹发展中遇到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融合性等重大问题,我部将加强军民科技平台体系的顶层设计,鼓励高校深入开展军民科技学科交叉创新和前沿探索,通过培育建设若干教育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在新兴交叉学科和国防科技空白薄弱领域新建若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本形成覆盖国家、部门、地方和学校的符合军民任务需求、形式多样灵活的创新科研平台体系,有效促进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尽快形成,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关键技术和人才储备。

(四)大力推进高校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有利于军民深度融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关键。我部将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进建立健全有效的合作及改革机制,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营造信息对等、公平竞争的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环境;同时引导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在科研人员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价奖励、收益分配等方面规划引导,广泛调动科研人员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迅速转化成高水平军民科技成果,以一流成果驱动军民科技有效持续发展。

同志们,全面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略,也是实现“科教兴国”和“科技兴军”目标的必由之路。高校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正处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部将认真履行统筹管理职责,组织高校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加主动地在更广范围、以更多形式、从更深程度上参与和融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为保障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早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