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翰院士:没有芯片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他,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被称为“中国芯之父”。学生时代,他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立130年来横跨理、工、商三科学位的第一人。1999年回国,创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2001年,自主研发的芯片“星光一号”成功打入国际IT市场。2005年, 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星光芯片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彻底结束中国“无芯”历史。
华丽的履历正在书写传奇,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和我们聊一聊他和“中国芯”的传奇故事。
面对真实的中国芯片产业现状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芯片产业现状,作为政协委员,邓中翰在三月份十九大后的中外记者会上阐述了一个现状:这些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在全世界举世瞩目,光纤总量、宽带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都达到世界第一。但是在核心底层领域,特别是芯、软件、操作系统这样的领域,实际上还是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的。
中国作为芯片采购进口大国,对于芯片的进口超过对原油和天然气,甚至是粮食的进口,这个数值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这么多芯片严重地依赖国外进口,需要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投入,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大国到强国,走向一个芯片能够创新、能够制造、能够出口的道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对国家安全、国家建设各个方面至关重要的一些领域,先下手去追赶,去超车。
“危机”背后则是“机遇”
中兴事件发生后,一下子点燃起了全体国民对于芯片的焦虑。到底是应该给人民以芯片还是给芯片以人民?中国和美国的芯片差距到底是多少年?邓中翰表示,芯片领域有芯片的制造工艺、材料、封装、设计等,各种不同类的产品都有各自的生态链,包括它的软件、接口以及大量应用形成的习惯和标准等等,如何在这样的一个领域里面去超越,通过这样的事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芯片领域的状况,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往往有“危”的时候也有“机”。这样的机遇到来,正是能够更好地去推动创新。
三管齐下的核“芯”之道
如何把危机变为机遇,邓中翰认为,在芯片领域,具有广泛产业产品领域,也存在市场区域和无人地带创新区域,这样的状态下应该跟跑、并跑、领跑三管齐下。有些地方是必须跟跑的,就抓住成熟的技术路线去追赶,另外在市场上诞生新的机会的时候,尽早出动,未来争取能够跟世界巨头一起并跑,争取在这里面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实现弯道的超车。
国家扶持助力芯片产业腾飞
中国能不能实现直道超车?有没有必要以国家补贴的形式,来实现直道超车?邓中翰表示,作为一个科技工作人员,非常希望国家能够高度地重视这个领域,希望对市场培育的扶持通过国家相关的政策来推动我们国产化的占有率。
早在十年前,星光中国芯工程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就开始研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这些系统所用的标准都是国外广播通讯传播放的标准。通过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目标识别,以及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来形成新的计算、报警和破案处理的侦破系统新架构,从而能够搭建起国家所独有的一套天网系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了。
安防技术让“失控”摄像头可控
安防监控,一方面可以让大众看到城市的安全,但另外一方面,也会担心自己的隐私。这些问题是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个法律问题。如何用科技手段去解决它,在去年11月1日制定了针对视频监控安全的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叫GB35114-2017。
在芯片里面嵌入加解密,并且通过加解密防篡改,做实时认证,从而保障这些摄像头的信息是安全的,不能被别人盗取,不能被别人篡改的,并且别人拿过去也破解不开的。通过GB35114-2017这样的一个国家的标准,从而来能够彻底地实现视频监控的网络,它不仅是高效的、智能化的,同时是安全的。
人工智能推动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
人工智能是否在未来取代人?邓中翰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很遥远的,在芯片软件领域里面创新,能够更好地提供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来提高效率,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来取代人,不是能够成为对人类存在产生威胁的技术。新一代的智能化的技术正在快速应用普及,能够推动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工作更有效率。所以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未来在科技领域里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邓中翰是抱有信心的。
热情开朗、谦和、善于思考,这是访谈中对邓中翰形成的印象,从他的传奇履历可以看出他对我国芯片自主创新的取舍之道。“血液里流淌着浓浓的科学家梦想却有着非常敏锐的企业家思维”这是众多媒体对邓中翰精神的浓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