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岭:加强军民融合 推进网络强军
网络安全威胁严重
网络安全是自互联网问世以来就时刻面临着的常态化、普遍化的现实问题。眼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攻击行为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多样化、频繁化。而安全意识淡薄的结果,使得黑客有了可乘之机,政府部门、军事机关、重要行业成为遭受网络攻击的重灾区,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在某些特定利益的驱动下,无论是民用互联网,还是军用互联网,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敌对势力、恐怖主义和不明黑客的有意、恶意攻击,网络安全特别是军网安全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
人们不会忘记2013年被公开揭露的“震网”病毒。它由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研制而成,主要目的是破坏伊朗的核项目,也达成了预定目的。这个臭名昭著、令人生厌的“震网”病毒(属“蠕虫”病毒),是世界上首个网络“超级破坏性武器”,在2011年就感染了全球超过 45000个网络。目前,这类病毒仍在肆虐,攻击一些国家的核设施网络、军工企业的网络。另据我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天内,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超过190万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操控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
人们也不会忘记2016年5月中旬在全球范围爆发的勒索病毒。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万台电脑被病毒感染;我国部分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用户遭到感染,造成大量实验室数据和毕业设计被锁定加密;部分大型企业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文件被加密后,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巨大。此外,根据网络监控部门发布的信息,无人机也开始被黑客“劫持”了。
人们更不会忘记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这个由美国操纵的无所不在的监视行径,为全球敲响了警钟,至今令人胆寒。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开放性和易受攻击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存在的客观性。无所不在的弱点为系统破坏者提供了极大的机会。据媒体统计,我国感染木马和僵尸网络恶意代码的主机中,有89%的控制源来自境外,其中超五成来自美国。客观而言,网络攻击具有跨国性、匿名性和欺骗性等特点,要找出那些真正作恶的黑客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我军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远比发达国家和军队更大、更多。事实充分证明,网络威胁无时不在,网络安全威胁无处不在,网络攻击无孔不入。信息窃取、恶意传播、远程控制、系统破坏、诱骗欺诈等恶意程序呈爆炸式增长趋势,已严重威胁着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需求迫切
2018年是网络走进人民军队军营的第20个年头。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网系组织运用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信息化建设程度上,我与军事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信息保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联不上、通不了、控不住等问题依然存在,军兵种之间网络通联不畅、信息共享不了等情况仍然突出,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需要以创新开辟网络安全新路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外交安全、科技安全和文化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建设网络强国强军,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需要两个强力引擎的驱动:在服务创新方面,依托“互联网+”,通过服务设计引领服务创新,通过服务计算支撑服务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依托网络基础设施,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展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技术,并与服务创新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网络强国强军的健康发展。
需要以法治营造网络安全新环境。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国家安全法明确要求: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技术标准的创新研究和融合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高票通过,这是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重大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逐步纳入正轨、多项法律陆续出台。然而,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改革、互联网法治体系建设、网络安全标准化建设、“依法治网”等方面仍不完善,还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参与,营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管理环境,以推进国家与军队网络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走向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
需要以技术突破筑牢网络安全墙。对于军队来说,一网联三军,人人是节点,没有任何军人能离开网络而存在。未来战场,军队的命运同网相连,生死一网相系。网络不强,就会未战先败。因此,需要实施国家与军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审查、大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新一代通信网络安全、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等领域的标准完善工程;需要发挥军地科技创新技术力量,军民合力自主创新,集优集智攻克技术难关,研发高端芯片、路由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工控软件和5G、量子通信、高性能计算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建设网络强国强军筑牢坚实的高技术基础、 软硬件基础。
需要强化网络信息“命运共同体”意识。对军网建设来说,需要打破军兵种、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基于提升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加强网络信息系统集中统管统建。需要力避各怀心思、打小算盘的私利主义,力戒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主义,力纠标准不一、各搞一套的自由主义,力改自以为是、门户之见的本位主义,以推动网络融入、系统融入、信息融入,真正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和作战系统融为有机整体。
网络强军大任于斯
今天,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建强我军信息网络体系,是国之大事、军之大事,强国所需、强军所需,责任重大、任务紧迫,必须以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能打仗、打胜仗”的最高标准,强化“一盘棋”思想,加强军民融合,统一筹划设计、统一标准体制、统一部署推进、统一力量建设,以情报链、指挥链、打击链、保障链的综合集成建设,打造技术先进、覆盖广域、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军事信息网络体系。
需求牵引,瞄准能力。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建设时期,且处于国家面临多样化安全威胁时期。因此,推进网络强军,应当以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需求为牵引,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完善国防与军队网络建设规划,围绕军队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和日常办公业务信息系统的发展,构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运行高效、使用灵活、维护方便、易于扩展、投资省、高安全的军事信息网络,提升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要发布军网管理规定,明确军队互联网媒体资质准入、审批备案、传播运行、建设保障,规范军队互联网媒体的开办范围、资格条件、审批程序、信息发布、保密要求、主体责任,对违反国家和军队法律法规的各种行为追究责任。
军民融合,自主创新。应当创新推进军民融合的信息网络标准化建设,改进军民标准信息化建设模式,科学界定军用信息网络标准的范围,推动民用信息网络标准的军事应用,尽快形成既相互开放、相互兼容又各自统一协调、先进完善的信息网络标准化格局。应当创新完善能够可靠支持国防与军队信息网络,完善军事物联网、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内容分发网络,加速建成高速宽带、泛在移动、天地一体、智能敏捷、综合集成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应当加强国防与军队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实现核心芯片、国产高端路由器和高性能超级计算机、5G移动通信、量子通信等网络前沿技术领域的自主突破,自主打造新一代军事信息网络。
立足对抗,攻防兼备。应当综合利用现有先进技术、开发未来技术,构建基于信息网络安全和信息服务安全的统一的网络防御架构,以增强军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应当加强信息网络终端硬件建设,研制应用军用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等客户端,以满足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遂行机动作战的信息快速获取与安全分发的需要。应当在情报信息处理领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进行侦察监视情报、预警探测、模拟仿真的信息存储、处理、共享和融合。应当在军用物联网领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军事物联网信息处理中心,对物资管理、战场救护、维修抢修、军事交通等后装保障提供实时信息支持。应当在网络战领域,加强对网络威胁有效感知,确保能够持续稳定监控,实行网警常态化执法;积极开展网络人民战争,努力发展网络战力量,加速研制网络战武器,形成既能防、又能攻的网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