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行业动态

军民融合:锻造我军联合作战新质能力

来源: 作者:王凤岭 时间:2018-06-25 返回

我军深化改革正在不断发展,联合作战研究不断深入。联合作战,是指两个军兵种以上联合遂行的作战活动。“兵民是胜利之本”。深化军民融合,发挥军队与地方军事智库、科技创新智库和军工企业、院所两大积极性,研究、定位和解决我军联合作战的有关问题,是提升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体系作战能力,推进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提升新质作战能力、赢得未来战争胜利不可回避的重大需求。

分析联合作战环境

联合作战环境,是指由各种人为与自然条件、情况、影响力量运用和指挥官决策等各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空间。对未来作战环境进行预测,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从我军未来联合作战的角度看,应重点研究分析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威胁因素。我国目前与未来将面临复杂化、多样化的安全威胁。中国经历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被一些国家和地区认为其战略利益受到了威胁与挑战。首先,美国、日本从来就不希望中国强大,美中、日中之间的遏制和反遏制、围堵与反围堵、牵制与反牵制、反崛起与崛起成为了国家关系的主要基调。其次,随着我们国家利益的拓展性变化,周边有些国家、地区对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持横眉怒目以待。再次,我国国家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太空权益、网络权益、海外权益等战略安全面临着全方位的威胁。

二是军事对抗因素。未来战场联合作战是体系对抗。体系对抗能力,成为联合作战力量现代化建设强弱的标志之一。首先,指挥对抗充满了变数,应“庙算”在先,运筹帷幄,设计战争与指挥行动协调一致。其次,战术对抗瞬息万变,应预有准备,灵活处置,兵棋推演与实兵演习和作战实施紧密结合。再次,现代技术对抗颠覆了战术,应创新研发高新技术,占领创新高位,常规武器与“杀手锏”装备优势互补。再次,信息对抗无处不在,应夺占频谱,网电一体,军事与民事行动拾遗补缺。

三是力量运用因素。联合作战力量运用关系到未来作战的成败。首先,需要科学分析和谁打、在哪儿打?打什么性质、样式的仗?需要什么样的军兵种部队和武器装备?其次,需要分析主战方向、如何用兵、用多少兵、用何战法?再次,要分析估算战争时长,据此来筹划军队如何实施战场预置保障、前置保障、应急保障和地方如何进行战时动员、补给补充、技术保障。

四是自然条件因素。自然条件是战场的客观存在,是作战力量使用的依托,并随着战事的发展发生不同的变化。首先,需要分析和掌握太空、空中、地面(下)、海洋(下)的气象、水文、地理(形)等变化状况及其影响,为作战行动提供服务。其次,需要分析和掌握战场自然电磁状况和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塑造联合作战文化

联合作战文化,是指为保障我武装力量赢得联合作战胜利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体。联合作战文化从属于军事文化,是联合作战发展的产物。现代战争实践表明,没有联合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联合作战。塑造我军联合作战文化,是深化军民融合、打造新质作战能力的基础性需求。

一是要确立联合价值观念。联合作战价值观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尽管我军在组织形态上已经完成了联合体,但在培养各军兵种部队形成凝聚力上仍有差距。培养联合作战价值观念,应当塑造忠诚、全局、服从、一体、能力、智勇和协作精神。

二是要依据军事战略需求。我军目前已进入军改的深水区,新军事战略对联合作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基本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联合指挥体制和完善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塑造联合作战文化已成为我军推进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成为落实新军事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是要协调融合军种文化。军种作战文化既是联合作战文化的基础,与联合作战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还可能是联合作战文化的羁绊,我军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大陆军”文化就是实证。协调融合军种文化,应当打破以往军兵种之间的文化束缚,跳出“各兵种仅注重自己独特的任务和执行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装备和资源”的旧思维,从而建立新的、注重联合作战的文化。

四是要立足培养军事人才。培养联合作战人才是塑造联合作战文化的根本目的。打任何战争,人都是第一位的、是决定的因素。应当完善联合作战教育训练机构,突出培养指挥人才,同时要加强军官、士官的联合职业教育,普及联合文化知识,不断推进联合训练与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转型,使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与需求相适应。

五是要完善联合法规制度。联合作战的行为规范必须依靠联合作战的法规制度来保证。塑造联合作战文化之法规制度,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制定完善我军联合作战条令、军种联合作战条令、太空联合作战条令、网络联合作战条令等。

构建联合作战体系

联合作战体系,是指由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综合打击、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等系统依托信息化网络结构耦合成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当前应当积极落实习主席关于“坚持体系建设、一体运用,调整力量结构布局,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的要求。

一是打造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力量。要依据一体化联合作战任务,敌情和战场环境等情况,合理抽调军兵种作战力量,进行一体化联合编组,构建集信息力、机动力、火力于一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

二是形成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指挥。要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从结构形式入手,按照权威、联合、精干、高效的原则,构建融战略、战役、战斗指挥于一体,各军兵种作战指挥于一体,作战指挥与指挥保障于一体的“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

三是构建一体化的联合作战网络。要以信息化为核心,军地融合创新研发新一代信息网络平台,着力建设分布式、环境综合、智能决策、远程监视侦察、无缝通信和数字化的结构重塑、功能再造作战能力。

四是研发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武器。要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多平台多手段天地互通信息获取装备、信息处理装备和信息化武器平台于一体的武器装备体系。

五是推进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训练。要以生成联合作战能力为目的,遵循低成本、高效益原则,构建完善的融联合训练大纲、组训机构、联训机制、联训标准和奖惩机制于一体的联合训练体系。

六是实施一体化的联合作战管理。要根据联合作战需要,以法律法规、条令条例为依据,以战场管理为重点,构建科学化、实战化、人性化、平战一体的“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

七是深化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保障。要按照联合作战的需要,统一融合军地保障力量,合理调配保障资源,构建大联勤、大布局、大统管、集约化、标准化、高效益的联勤作战保障体系。

重塑联合作战指挥

联合作战指挥,是指联合作战力量的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他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重塑我军联合作战指挥,提升各级联合指挥员极其指挥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一是完善一体化的指挥机构。维护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权威,是顺利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必须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从结构形式入手,按照权威、联合、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确定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内部结构与人员构成。

二是形成一体化的指挥合力。应当针对信息化战争目的有限、规模有限、节奏快速和战略、战役、战斗指挥趋向一体的特点,打造融战略、战役、战斗指挥于一体,各军兵种作战指挥于一体,作战指挥与指挥保障于一体的联合作战指挥能力。

三是提高作战指挥的整体效能。按照整体作战要求,赋予联合作战主要指挥员统一指挥所有参战军兵种的权力,建立横向联通、纵横一体的扁平化指挥网络,形成简捷快速的指挥机制,以实现诸军兵种作战行动的协调一致。

研练联合作战战法

联合作战战法,是指联合作战力量针对共同作战目的而实施的作战方法。研练联合作战战法,对于多年不打仗的我军极为重要。而让战法走出练兵场成为战场制胜之法,则需千锤百炼。

一是要研练指挥法。应当通过兵棋推演与实兵指挥等活动,突出研练联合筹划、联合导调、联合指挥、联合兵力行动、随机导调和自主对抗问题,促进行动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对抗能力的提升。

二是要研练新战法。应当突出基于信息系统的多军兵种“信息火力一体、陆海空天一体、网络空间一体”的联合作战新战法研练,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三是要研练保障法。应当研练基于多维战场上军民融合的伪装防护、抢救抢修、环境信息、军需供给等联合保障方法,提升战时保障效益。

组织联合作战训练

联合作战训练,是指联合作战力量针对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的目标而进行的联合演练。联合作战训练,是提升我军联合作战力量体系对抗能力的必要途径,应当实施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联演联训。

一是要突出提高全局性、整体性的联合作战意识训练。应当进行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把官兵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掌握信息装备的能力,作为联合训练的基础工程,筑牢联合训练的个体基础。

二是要突出指挥控制要素融合训练。应当通过图上作业、实兵演习等训练活动,促进指挥控制要素在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要突出诸军兵种实兵演练。应利用各种条件,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突出提升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能力,尽可能把合同战术训练转变成联合战术兵团训练,把单一军兵种的训练提升为联合训练。

实施联合作战保障

联合作战保障,是指联合作战保障力量对联合作战力量遂行任务实施的军内联勤、军民一体的综合保障活动。联合作战保障,是联合作战行动必要物质、技术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今战场莫不如是。现代战争不仅是打钢铁、打芯片,也要打能源、打粮秣。

一是实行联勤力量的一体化编成。通过军内建设和军民融合,建立机构健全、关系顺畅、运转高效的联勤保障领导指挥体制,建成可对各军兵部队实施全方位、全要素、全时辰保障的联合保障力量。

二是建设集约化的军民融合保障能力。按照联合作战的需要,统一融合军民保障力量,合理调配军地保障资源,实现联合作战保障体系的布局优化、完善配套和军民兼容,加速形成高效可靠的联合保障能力。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