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军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核心技术屏障是目前中国军工面临的最大挑战
无论是4年前首飞的中国首款民用大飞机C919被曝光没有“中国芯(发动机非中国造)”,还是今年4月爆发、目前尚未结束的“中兴事件”,无不彰显中国因为技术而面临的尴尬:C919被认为中国选择作为替代伊尔-76作为大型预警机的最佳选项,但是鉴于西方对中国实施的禁运政策,采购西方发动机的C919大飞机将无法用于军事用途。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大推力发动机领域,中国依然在艰难探索。同时,中国在报告专门提到要加强国防科研、国防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主生产、自主研发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领域。虽然近年来中国军舰、战机等呈现“井喷”状态,但是这些东西,大多还都处在自主研发状态,甚至个别的还处在自主生产这样的一个阶段。距离真正的自主创新还有相当的长路要走。
其次是资金
虽然目前中国的军费预算已经位居第二,但是和第一的美国相比,却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美国2018年的军费预算足足有7,000亿美元,中国的军费预算折算成美元后只有1,705.6亿美元。中国国土面积和美国相似,人口却是美国的四倍多(13.9亿对3.27亿人民币),所以如果按照人均军费比较,中国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从世界范围来看呢,大型军工企业不可能单纯的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本国军队的订货来维系发展。如果没有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则无法谈及可持续发展。好在,中国正在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此举也有可能拓展装备投入的消费。
最早的信号是中国提出围绕健全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防建设,支撑国防建设,提升竞争力。2015年5月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进一步丰富积极防御战略,并且赋予海陆空军以及火箭军等军事作战力量新的使命和定位。而与此同时,辽宁舰战斗群的形成,国产航母001A的海试完成,以及舰载机应用电磁弹射器的第二艘国产航母效果图的公布,已经显示出中国军队需要更多的航母服役。更为现实的是,为了应对区域热点问题以及中国拓展海外利益的需求,尤其是南海局势紧张以来,中国在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进行大规模海岛建设,中国军工必然要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
中国雄心勃勃力推的军民融合计划将可能发挥难以预料的力量。2017年年底,太原市举行军民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发布会,会上20个军民融合项目签约,总投资近600亿元人民币。就在今年的6月20日,媒体报道天津市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核集团将投资在津建设中国核工业大学。“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今年5月底,在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被外界解读为高层因为“中兴事件”而发出的警告。这种警告,不仅在中兴这样的民用智能手机领域,同样适用于军工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