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策公告  > 行业动态

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运营和产业服务突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8-23 返回

“园区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种产业开发区,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的载体和平台,也为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探索了成功经验与模式。

在当前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变革、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期下,不仅过去“政府划拨土地、政府投资建设、政府管理运营”的中国园区经济开发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长期支撑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原有各类产业园区也遭遇众多的发展制约与瓶颈,同时在管理运营和产业服务上也要有所突破。

一、不论是新兴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还是原有各类高新区、经开区都必须创新思维,运用创新方式方法,打破发展制约与瓶颈,实施创新驱动,实现新的突破。

创新产业园区政府管委会管理体制

从各类园区发展实践看,虽然有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联合等多种管理体制,但目前初期建立的各种高新区、经开区皆沿用政府主导的派出管委会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园区经济发展初期具有很大优势与合理性,一是因为园区属于政府土地划拨建设、政府投资开发、政府管理运营,从土地要素到资本投入都需要政府包揽;二是园区经济比较大的优势就是政策优势,而政策只有依靠政府机构与人员才能掌握与把控;三是初期园区经济从开发建设到园区运营都没有成熟经验,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政府管委会模式亦有着先行先试、试错即纠的必要。

在当前政府土地与政策资源越来越有限、产业布局越来越完善、市场要素配置越来越完备、园区开发运营经验越来越成熟的背景下,尤其在实施“政府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政府向政服功能转变”的改革力度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园区经济发展的政府管委会模式不仅不符合市场化发展要求,也不利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也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

从园区经济发展现实看,不论是原有园区,还是需要新建园区,都应该首先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首先,园区管理上应从过去的“特”转向当前的“活”。也就是从以往特定区域、特定政策、特定机构的管理方式,向突出市场化的体制机制灵活、管理运营灵活、发展方式灵活的转变。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产业企业与社会机构对要素整合与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应让政府职能回归到行政管理、政策制定、发展调控的“本职”上去,真正把自己应该管的管好,把不应该管的放好。

同时,更应该彻底扭转“政府机构跑市场、领导干部谈引资、机关人员话招商”的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怪现象”,而应该把园区管理、招商引资、产业运营交给掌握市场与产业资源、熟知产业发展与布局、精通园区经济发展的专业性、专门化、专著性的产业企业或社会机构进行管理运营。

破解地方政府园区投资难题

当前,受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工业企业发展困难、前期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等原因影响,我国众多地方政府出现负债严重、无钱可用、无资可投的困境,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债务风险,也严重影响正常的基础设施与民生投资,同时对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包括产业园区的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今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要强求地方政府不得干预融资平台、不得(承诺)注入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进而全面约束通过PPP、产业基金、政府融资平台变相举债,这无疑对地方经济发展又带来严重影响,自然也对各地的产业园区建设是重大制约。土地政策收紧、财政投资压缩、融资平台严控将成为地方产业园区发展的“三大制约”。

而与政府无资可投困局相对应的是,我国大量的产业资本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也形成了雄厚的社会投资能力,诸如房地产行业、能源产业等相关企业,不仅自身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也需要寻求新的资本投资突破口。而就当前产业发展形势看,由于我国目前众多产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新兴产业或新经济投资又存在着巨大风险,也就是说社会资本仅从产业投资角度看,难以找到更好方向。

在此情况下,引导、支持资本投资产业园区不失为一举多得。首先,通过新建或者提升产业园区投资,可以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提升产业服务基础、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其次,可以实现社会上开发资本从“房地产时代”向“商业地产时代”和“工业地产时代”,最终实现向“产业地产时代”的升级跨越;再次,可以破解当前产业园区政府投资不足的难题,通过引导成立产业基金、社会资本与政府投资结合等形式,实现原有产业园区升级、新建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的目的,从而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带动整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建立市场化的开发管理运营机制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产业园区一头连着产品制造生产,一头连着市场供应消费,应该具有浓烈的市场化色彩,但从我国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产业导入等系统体系来看,均无法表述已经形成了市场机制。不论是原有园区,还是正在新建的园区,政府管市场、政府管产业、政府管机制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也成为制约科技产业园区不能更好地孵化产业、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原因。尤其地方甚至还存在着“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百计千方关门打狗”的现象。

究其原因,就是产业园区不是按照“产业集群集合要素、产业集聚融合资源、产业市场吸引供应”的“市场化机制”,相反,众多的产业园区仅仅是一个行政管理区、产业资源分散的聚集区,而不是依靠市场要素融合、粘连的产业园区。

从当前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看,必须要建立以市场化为主体的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开发、管理和运营机制,突出以市场为主体,就是要发挥市场的要素,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价格、市场信号,由市场主体去配置资源,政府的任务就是要保持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至于配置资源方面的上什么项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这些都是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政府不要进行干预,产业园区的发展由过去的政府管理转向发挥市场作用,各类产业园区要形成一种以市场发挥为主导作用的开发、管理、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机制,打通社会要素、产业、企业社会资本。吸引社会资本、产业企业、市场机构参与园区开发,形成建、管、营的市场化模式。

建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建管模式

产业园区主体是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平台,也是为创造产业要素聚合、资源配置、生产服务配套的产业发展“小环境”。因此,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必须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实施。一个是园区内的产业培育与发展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二是产业园区本身也应该遵照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因此产业园区既是产业发展平台,自身也是产业项目,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价值实现、运营协调等规律发展。

从产业发展形势看,重资产的轻运营化、轻资产的重价值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相对于产业发展传统的土地、资本、技术等“硬资产”而言,标准、质量、品牌等“软资产”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发展方式与模式也从过去注重厂房建设、生产产品、增加产量,向提升品牌、价值与商业模式转变。而产业园区的发展,也从过去注重物理空间、现实平台、投资建设向产业服务、虚拟平台、价值实现等方面转变;产业园区的功能也从最初的技术孵化与项目孵化,向培育产业转变;产业园区发展形式也从聚合产业要素向融合发展、单一产业发展向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

基于产业及园区发展的新趋势,当前产业园区发展必须由具有产业发展经验、掌握产业要素资源、熟知产业发展规律的专业运营企业,采取全新的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模式,才能改变当前中国产业园区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开发产业园区的机构不懂产业”“投资产业园区利润不靠产业”的畸形模式,才能真正破解当前众多产业园区存在的“产业空心化”“企业僵尸化”“园区鬼城化”的问题。

形成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环境

从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来看,初期是“特区”的概念,即划定特定范围,实施特定政策,引入特定资源,通过创新的政策、先行的机制、要素的驱动,实现园区产业发展;中期是以“孵化器”的方式,通过技术转化与应用、项目实施建设、企业发展壮大等方式,实现产业园区发展;当前,产业园区是“助推器”的模式,不但应该助推园区内企业的发展,更应该助推园内产业的发展。只有实现园区内若干个产业快速发展,才能带动、支撑整个园区的发展。

因此说,当前的产业园区发展也须从“聚合产业要素向治理发展环境”“助推产业发向治理产业发展生态”的转变,因此,当前产业园区管理要注重“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就是通过创新为手段,围绕创新链、产品链、服务链、资源链、价值链五大核心链条,通过创新科学、合理的机制,营造产业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可以在产业园区内实现单一产业链、多个产业链融合协调、产业链与区域资源要素及全球产业链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层面的链接融合,从而不仅创建产业园区内利于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实现了园区与外部,甚至全球市场、要素、资源之间的“循环生态”。这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产业环保”问题,也为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创造了可以试验、示范、复制的模式。

二、产业园区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与瓶颈,须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产业服务等创新模式,并形成新型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园区运营和产业服务实际上也有自己的「三板斧」:产业构建、专业服务、公共服务。这「三板斧」,从构架及内在关系上可以称之为园区运营的「一体两翼」,力求全面促进我国产业园区实现新的发展跨越。

其中,产业构建为一体,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两翼,为园区运营业务构建了最为重要的、具有内在逻辑的主体构架。用好了这三板斧,也就解决了园区运营的痛点和难点,引领园区业务展翅高飞。

第一板斧:产业构建

第一板斧就是产业构建,分为内部构建和外部构建两个方面。

内部构建主要指园区运营方对种子期项目、初创期项目进行孵化培育,从而为园区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园区定位的的企业,充实并丰富园区的产业要素。在做法上,既可以通过自己搭建孵化平台,也可以从外部引进合作,比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

内部构建是园区产业构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中关村科技园搭建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深圳湾园区搭建的深圳湾创业广场,都属于内部构建的典型代表。

外部构建从狭义上来理解也可以称之为产业招商,只不过这种招商更指带有门槛和标准的主动选商。那么,怎么样进行有效而又高质的产业招商呢?

 1. 清晰地做好当地的产业研究、正确合理地做好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是先决条件。

 2. 最有效的招商方式是产业链招商和同类项集聚招商两种,我用案例来说明。

产业链招商,以华夏幸福开发的固安新型显示产业新城为例,这个新城以维信诺(固安)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为核心,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加速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材料-装备-集成电路-光电显示器件-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全要素、全生态的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高地,产业链集群效应明显。那么,产业链招商,就是利用上下游企业的高度关联性特点,通过引进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以此来吸引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及沟通成本的效果。

类型集聚招商,以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的人工智能集聚为例。目前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已陆续引进联发科、发那科、英伟达、ARM及空客创新中心等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进驻,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一批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业务的中小微企业进驻,以大带小、以小助大,从而形成一个联动协同、大小互助、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类型集聚招商实际上是产业链招商的进一步延伸。在产业链形成的基础上,再通过同类项招商吸引同行业的数家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的集聚效应,然后再吸引相关的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进来,从而形成行业的横向及纵向高度集聚。

任何园区要做产业构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内部构建和外部构建同步开展。另外,产业构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式的企业叠加,而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关联性的有序排列组合体系。从产业链维度来说,需要构建上中下游供应链企业体系;从时间维度上来说,需要构建初创型、高成长型、规模型的企业发展体系。

第二板斧:专业服务

专业服务,是指针对多数入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痛点(主要包括资金、专利、技术及市场),园区运营商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这些企业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快速成长。

这些服务专业性强,只有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园区运营商才可以提供,所以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专业服务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四个方面: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资金)、知识产权服务(专利)、海内外资源对接服务(市场)及产学研服务(技术)。

1. 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说的园区很多,但真正搭建起来的园区很少,搭建起来并且真正开展有效服务的更加少之又少,这也是目前创业企业所遭遇到的最大痛点。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初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及扩张型企业,园区运营商需要搭建与之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资、并购基金以及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银行等等。让企业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助力园区企业快速的成长壮大。当然,园区运营商除了利用自身的金融优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之外,也可以借助社会上的资本力量,吸引投资机构进驻园区,共同助力园区企业腾飞。

2. 知识产权服务作为专业服务中的一项实际上是存在争议的。很多园区把知识产权服务只是作为公共服务体系中一个方面。我觉得这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你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范围有多广、程度有多深、水平有多高。如果仅仅只是引进几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进驻园区,那充其量也只是为企业提供了一部分不痛不痒的公共服务而已。但是,如果你能提供从知识产权申请到保护,再到运营及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那么你的知识产权服务就可以作为专业服务的一个方面。如本人所供职过的深圳湾园区,不但引进了国家知识产权中心深圳办事处进驻,并且还跟南山区政府合作,在园区内建立了集「保护链、运营链、转化链、协同链及支撑链五链融合于一体」的南山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为国内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先锋区。

3. 海内外资源对接服务,能够提供这项服务充分显示出园区运营商的国际化视野。园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无论从市场需求层面,还是从技术、人才、创新等层面,不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而需要走出国门,寻求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这个时候,有实力的园区运营商为企业搭建海外端口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华夏幸福在中东科技强国以色列等地设立的太库科技,就秉持着「全球技术、华夏加速、中国创造」的战略目标,把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加速、引进及落地,与国内企业进行充分的对接合作;再如本人所供职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在美国硅谷、波士顿、比利时等地设立深圳湾海外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创新中心的引流和导流作用,嫁接国内国际的技术转移、人才交流、市场于创新对接等。

4. 产学研服务,尤其是对于创新型科技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服务。产学研就是把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前沿科技研究与企业的市场化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对于创新型科技企业来说,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具有很强的技术转化能力。但受制于高精尖人才、资金、科研设备、科研成本等种种要素的约束,前沿科技研究往往处于薄弱环节;而大学及科研院所则正好是前沿科技研究的最活跃地带,研究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他们往往偏重于理论研究及对市场应用认知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造成大量具有市场化发展前景的科研技术资源的浪费。这个时候,园区运营商就要勇于作为一座连接技术与市场的桥梁。

第三板斧:公共服务

第三板斧公共服务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有两大类:

1. 针对园区企业的公共服务和针对企业员工的公共服务。其中针对企业的公共服务主要有基础物业(水电供应、网络通信、卫生清洁、会务活动)、政务服务(工商注册、资质认证、政策解读、资助补贴申报等)、法律服务、人力资源、财税会计、培训辅导、公共平台、办公集采、参观接待、承办大型活动等等。员工服务主要包括饮食住宿、商旅出行、休闲娱乐、文体健身、养老托幼、社交联谊等等。

2. 针对园区企业的公共服务,范围广、类别多,虽然都是基础性的服务,但又不可或缺。作为园区运营商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提供每一项服务,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让其他社会服务机构来承接这些服务功能。如天安云谷提出的「非核心业务服务外包」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案例。另外,我想重点提一下公共平台(技术开发平台、检测中试平台、模具设备平台等等)。这些平台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搭建起来,但是可以通过共享模式,利用园区企业或周边科研院所的已有平台服务于园区其他有需要的企业,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园区人才的服务,我认为首先要对企业员工做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从男女比例、年龄结构、工作性质、收入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开展服务。例如,如果你的园区员工大部分属于IT行业且加班较多,那你就要考虑为加班族提供宵夜服务及夜间用车服务;如果你的园区人口平均年龄30岁且大部分有3岁以内的小孩,那么你就要考虑在园区配置幼儿托教所了,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工作,为企业留住人才,实际上也就是为园区留住企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来说,能做好有两个前提:

1、对园区企业需求有充分科学的尽职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的导入相关服务资源和机构,而不是一揽子全部囊括,造成资源浪费。

2、线上线下结合运用实施,通过智慧园区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对所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监测统计,并通过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根据结果对运营服务情况进行优化完善,让服务精准、及时、有效。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