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专家视角

通用航空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初探

来源: 作者:高越松 时间:2018-01-25 返回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特征显著,是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两翼之一,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拉动国家经济向好的新动力,也是寓军于民和“军民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战略层面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历程、发展方向和基础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索,以期为通用航空产业在我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及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探路。

 

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根据美国defense news网站世界军工百强企业排行榜(2015财年数据)显示,排名前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且以航空为主。洛•马、波音、BAE系统、雷神、GE、诺斯洛普·格鲁门、空客、LeonardoSpa、L-3通信、泰勒斯集团等企业,或者是民参军的典范,或者是军转民的表率,航空产业的军民深度融合促进了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从而推动企业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进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少数没有开放发展的产业之一,以及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唯一没有充分开放和开发的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作为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通用航空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特点,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宏观层面对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初步分析如下:

(一)通用航空军民深度融合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通用航空的产生和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依存。通用航空的便捷和高效,提升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及出行的舒适性;通用航空的灵活和低投入,提供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可能性和满足公众服务均等化的能力;通用航空的快速性和立体性,提供了交通多元化解决方案和紧急救助能力;通用航空临空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等结合,利于我国创新城建发展模式。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及衍生品的发展,有利于物质需求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提升。

(二)通用航空军民深度融合有利于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经济建设。

通用航空市场空间广阔,在通航发达国家为其本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1%(我国约0.001%),就业带动比可达到1:12,投入产出比也可达到1:10,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市场空间经测算超过万亿规模,在经济低位运行,制造业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通用航空的军民深度融合,有利于迅速建立通航产业架构,有利于构建产业技术基础,有利于构建标准体系,有利于军民产业发展经验的借鉴,能够有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双创的推动和工业化、信息化的互相促进,其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对于经济发展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通用航空军民深度融合有利于丰富战备资源。

航空制造是工业之花,通用航空作为军民融合的桥梁和纽带,可带动民族工业的长足进步,对整体和局部产业链条的完善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发展,可以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和资源集聚,使得我国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产业人才得到有效培养和充实,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得到有效补充,真正实现“寓军于民”。按照通用航空发展规划,新增的3000余个通航机场、上百万空/地勤人员和空管技术人才、数十万架武器拓展平台及先进低空/超低空高效监视网络和通信、导航等设施的构建,将为我国取得制空权提供强大的支撑,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强大的基础。
 

二、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历程

我国通用航空始于1951年的广州灭蚊;并于1952年组建了第一个通用航空飞行队——军委民航局农林队,时至今日,从军民融合角度通用航空产业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基本路径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

第一阶段“军民结合”阶段。

1952年-1980年间,我国民用航空管理体制基本实行军事化建制,管理简单、高效,对通用航空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从1952年起步时年飞行总量959小时,发展到1980年的年飞行总量42792小时,良好的军民结合,使我国通用航空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第二阶段“寓军于民”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建设事业开始走上了改革发展的道路。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同志召见民航总局领导,高屋建瓴地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这个方针已经定了”,随后,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0年3月5日下达了《关于民航总局不再由空军代管的通知》,决定1980年3月15日起,中国民航总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改为国务院直属局。通用航空管理工作除航行管制仍由空军统一领导外,其他管理工作均归属民航总局负责。

第三阶段“军民融合”阶段。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2016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努力建成布局合理、便利快捷、制造先进、安全规范、应用广泛、军民兼顾的通用航空体系。在军民融合由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国防科技工业由军民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背景和阶段下,通用航空发挥自身优势,顺势转入“军民融合”的发展阶段。

通用航空的军民融合发展,将两种前景广阔、新兴并蓬勃发展的业态有机结合,将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方向探讨

通用航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更容易开展资源整合,从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同时通用航空作为混合所有制的探路先锋为军工企业改制、国企改革提供了借鉴。而通用航空的资本多元化为实现民航强国、科技强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保障,通用航空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一)通航制造与国防科技工业深度融合发展

通用航空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有利于转化吸收国内外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从而推动军用航空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换代升级。同时,有利于通过规模效应等降低军用航空的制造成本,并提供优秀的多用途平台进行准军事用途的改装,从而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进步。
(二)通航运营与国防安全体系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通用航空衍生于军用航空,既在工、农、林等作业领域发挥着作用,同时也在一些军事、准军事领域广泛应用。比较典型的包括飞行员培训、空降/索降训练、物资补给、海洋维权、边境巡逻、缉私执法、渔政、海监、救助等。通航运营应继续强化以上用途,为军队、政府提供有偿服务,弥补短期内私人飞行需求不足和应对铁路、公路等冲击,促进产业发展。
(三)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防交通体系深度融合

我国当前立体式交通体系、立体式救助体系、立体式治安体系等还未完成构建,以平面运行为主体,低空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要体现通用航空的便捷和快速性,需要加快建设起降点,使点连成线、线织成网,该过程结合国防交通体系建设共同规划和统筹,有利于扩展资源获取路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效能。
(四)通用航空人才培养与国防战备深度融合

通用航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体系支撑。通用航空人才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国防战备需求,既包括制造业所需要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包括通航运营与服务相关的空勤、地勤、维修、空管人员等,还包括医疗、金融等产业衍生和支撑行业相关人员。通用航空人才体系的构建,将为国防战备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五)通航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深度融合

通用航空制造和运营设施投入较铁路、公路显著降低,选址的灵活性和低成本,有利于快速推广和普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流动性的提升,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均衡发展,同时利于公众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通过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服务品质,从带动偏远及边境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实现精准帮扶,有利于国防安全系统化提升。
(六)临空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

通用航空涉及范围广,除传统作业外,我国通勤航空、通航旅游、区域物流和智能配送等新兴领域随着相关产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正在逐步开发,临空经济多元化发展迅速;而与新型城镇化结合,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同时,区域工业及供应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支撑国防体系的分散建设,提高备战能力。
 

四、我国通用航空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构建

通用航空是典型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但整体来说规模比较小,发展策略调整较为容易,可以作为改进和提升的试验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经验和教训。通用航空作为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做为军民融合的战略要点,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强化以下各项基础工作。

一要加大文化普及,塑造群众性市场基础,实现市场拉动。

二要开放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向产业集聚,带动产业链条全面发展,实现投资拉动。

三是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等形式,推动通用航空器及空中交通管制等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技术拉动。

四是强化集聚效应、规模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促进生产精益化、激励多样化、劳动高效化等,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用航空作为军民技术转化的载体和“军民融合”的聚焦点,作为国家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扎实推进,逐步壮大,实现深度融合后,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要用耐心去完成的”,军民融合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出巨大的成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不断上下而求索。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