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专家视角

宋善秋:邀您“秒懂”军民融合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2-27 返回

军民融合,热热闹闹。富国强军,沸沸汤汤!到底啥是军民融合,为啥“融”、“融”什么、怎么“融”呢。对此,本文从基本概念、准确内涵入手,力图用大白话解读,让您真正弄清楚、搞明白军民融合是怎么回事。

一、军民融合是什么

军民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军”和“民”的融合。

“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既包括军队,也包括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等;

“民”是指经济建设,还可以拓展到社会、文化、生态等范畴。

军民融合就是把“军”和“民”融成一体,表现形式即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体系的融合,本质要求是军地两方资源的有序流动与共享,衡量标准是能否达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途径是国家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最终目标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可见,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军民融合从提出到深化,再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是个逐步递进过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既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党的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式发展等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根植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蕴含着巨大的真理价值和实践力量。

世界各国在如何协调、平衡、兼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关系上,主要是美国的“军民一体化”、俄罗斯的“先军后民”、日本的“以军掩民”、以色列的“以军带民”等典型发展模式。

 

二、条目数说为啥“融”

本质上说,军民融合是个国家发展概念。军民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之大略,意义非凡。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一边是“黄油”,一边是“大炮”,一边要“耕犁”,一边要“扬剑”,好象鸟之两翼、人之两腿,必须协调、平衡、兼容才行。

具体地讲,主要是六个必然要求:

一是同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防实力,实现国家由大向强的必然要求;

二是将快速增长的经济科技实力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实力,建设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国防实力的必然要求;

三是用打仗的思维搞经济建设,把国防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

四是充分发挥国防建设的溢出效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五是一体化配置军地资源,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六是加强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耦合关联,适应军民技术通用性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战略擘画“融”什么

军民融合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蓝图的重要内容,那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呢,涉及的范畴、领域都有哪些?战略任务概括起来就是“6+6+1”。

6个重点领域,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共享、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军地人才培养交流使用、加强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保障、加强国防动员现代化建设等。6个新兴领域,即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1个“走出去”领域。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宽、范围广、难度大,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又要坚持重点突破,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采购、军事后勤、国防科技协同、航天领域等,必须聚焦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需求,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

新兴领域军民共用性强,要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紧解决好卫星资源应用、数据信息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着眼抢占未来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聚合军地优势资源,以前瞻布局为引领,以加强建设统筹、资源共享、联合攻关为途径,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格局。

“走出去”主要是加强国际合作,统筹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军贸军援,参与联合国维和、海上护航、国际救援等安全合作,强化海外维权、反恐等军事行动,保障我境外机构、人员和重要设施、重要通道安全,维护不断拓展的国家海外利益,努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明明白白怎么“融”

怎么“融”的问题,既是军民融合的落脚点,也是军民融合的归宿。总体要求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 见实效。习主席强调指出,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军民融合从思想到行动,从军方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必须解决好怎么“融”的问题。

一是观念上,积极、自觉做军民融合的“主动人”、先行者,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全民国防观念,由“要我融”转变为“我要融”。

二是体制上,配合体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是需求上,搞好充分对接,拉近军方和地方、军口和民口之间的距离,让两个体系供需紧密握手,真正实现军民由物理结合向化学融合的深度跃升。

四是战略上,从国家经济、安全、军事、科技等诸多战略中,找到更具效益的结合点和更具效率的突破口,瞄准当前战略短板和弱项,聚焦用力、久久为功。

五是规划上,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军地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打破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的格局。

六是产业上,利用国家制造业优势力量布局军工核心能力,着力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现代军事装备供给能力。

七是科技上,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构筑军民重大科技创新协同协作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全面融合。

八是服务上,改变军队自我服务模式,引入现代服务业的新理念新模式。

九是项目上,实现最直接最有效的融合,发挥巨大的牵引作用。

十是标准上,推进军民融合的前沿性、基础性、长远性、标志性工程,打通军民融合的基础链路。

十一是资源上,通过推进人才、信息、资本等资源要素在军民之间自由流动和相互转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十二是政策上,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法规制度的立废改释,在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中,建机制、搭平台、促对接。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